市场信息报电子报

2025年5月12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
市场信息报科普之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市场信息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身痛:临床疗效与治疗优势分析

□ 作者 □罗鸿宇

产后身痛是许多产妇在产褥期常见的问题,表现为肢体和关节酸痛、麻木、重着等不适症状。这种疼痛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还可能对情绪和哺乳产生负面影响。幸运的是,通过中医的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身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轻松搞定!

产后身痛的中医认识

产后身痛在中医中被称为“产后痹证”或“产后风”,其发病原因多与产后气血亏虚、经络失养、感受外邪或瘀血阻滞有关。中医认为,产后身体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肢体关节疼痛。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身体恢复。

针灸治疗产后身痛的穴位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来调整内部平衡。产后身痛多由于气血不足、经脉不畅所致,常用的穴位包括:

1.主穴:关元:位于腹部,脐正中直下3寸。为补益强壮要穴,擅长补益元气和肾气,增强体质。有温通阳气、祛散寒邪的作用。虚症多用灸法。中极:位于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中极穴是任脉的重要穴位,具有调节气血、温养子宫的作用,对产后身痛有良好的调理作用;次髎:位于骶部,第2骶后孔中。次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穴位,能够疏通经络,缓解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阿是穴:即痛点穴,根据疼痛的具体位置选取。阿是穴能够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快速缓解局部疼痛: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常用穴位,能够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对产后身痛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配穴:肩部疼痛加肩髃、肩贞;肘部疼痛加少海、小海;腕部疼痛加外关透内关;血瘀加血海、膈俞;风寒重者加风池、合谷;血虚加足三里。

每周针灸1至2次,每次约30分钟。针灸应由专业中医针灸医师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可适当调整针灸的频率和时间,确保安全和疗效。针刺时采用平补平泻法,根据具体穴位和症状,可适当调整手法。例如,血瘀者可采用泻法,血虚者可采用补法。此外,针灸后可配合艾灸、热敷等辅助疗法,以增强疗效。

轻松搞定不同的产后疼痛类型

中药调理产后身痛,注重从内而外的调理,通过补气血、祛瘀血、散寒湿等方法,帮助身体恢复。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

1.血虚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主要药物有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当归等。

2.风寒证:独活寄生汤,主要药物有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等。

3.血瘀证:身痛逐瘀汤加减,主要药物有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等。

4.肾虚证:养荣壮肾汤加减,主要药物有当归、川芎、独活、肉桂等。

中药调理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体质和症状进行个性化配方,如果在产后两周内发病,可以用上方合生化汤同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针药结合的优势

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产后身痛,是一种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理念的创新疗法,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为产后妈妈们带来了全新的康复选择,具有以下优势:

1.标本兼治:针灸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迅速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紧张与关节疼痛,为产后妈妈们带来立竿见影的舒缓效果。而中药则从内而外调理身体,根据产后妈妈的体质和症状,精准配方,补气血、祛瘀血、散寒湿,从根本上改善体质,预防疼痛复发,让身体从内到外恢复健康。

2.安全无副作用:针灸和中药均为绿色疗法,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针灸通过物理刺激调节身体机能,无化学药物残留;中药则采用天然草药,经过科学配伍,温和调理身体,不会对哺乳期的妈妈和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3.促进整体恢复:针药结合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促进产后整体恢复。针灸与中药的结合,能够有效调节内分泌平衡,促进激素水平的稳定,同时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帮助产后妈妈更好地抵御外界病邪,加速身体的整体恢复,让她们更快地回归健康生活。

针药结合治疗产后身痛,不仅能轻松、快速缓解疼痛,还能促进产后身体的整体恢复。新妈妈们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结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轻松应对产后身痛,享受健康快乐的产后生活!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市场信息报社
ICP证:晋ICP备1020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