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卖烤肠,桂桂和男友一个月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每晚5点半,桂桂会带着摆摊需要的食材和设备到达重庆民心佳园的夜市。他们通常中午12点起床,把几百根烤肠改好花刀。3个月来,一点点调整用油量、辣度和咸度,桂桂已经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两面刀的烤肠里面不脆,改了三面刀之后刚刚好”,外焦里嫩的烤肠吸引不少回头客。
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烤肠口味,她从网上参考了一些网红小吃的味道,同时还在快手上发布自己准备烤肠摆摊的过程,并直播烤肠的全过程。和他们在同一个夜市卖烤肠的摊主有六七家,桂桂自豪地说,“但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同时做线上直播,也没有跟我们一模一样口味的烤肠”。
四五个小时的工作之后,他俩会在晚上10点左右收摊,等到回家吃饭、清洗设备、准备第二天的烤肠这些步骤结束后,往往已经到了凌晨四五点。
一天下来,他们会有上千元流水进账,这是他们前期投入的全部创业成本。她和男友一边攒钱,一边提高生活质量。因为线上支付比较多,她会直接把收入放到平台活期资金产品里存起来,“虽然‘小挣’,还是想以后生活越来越好,这样存钱也比较方便,随存随用,再挣点收益”。
“小挣”青年近期成了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余额宝推出了一部很受关注的短片《小挣青年》,讲述快手普通达人的生活和创业故事,通过平实但动人的“攒小收益,过小日子”的青年群像,展现当下青年勤劳向上的精神风貌。说这群年轻人是“小挣青年”,是指他们每天都有收益、能小挣一笔,也形容不追求“快挣钱挣大钱”的状态,他们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积攒,一步步实现自我,挣得未来。
22岁的桂桂和男友今年2月摆摊卖烤肠已经是第二次创业。之前,他们开过一家快餐店。今年他们看着地摊市场不错,手里的预算也有限,就把目光投向了摆摊卖烤肠。他们白天刷视频研究烤肠的口味在家慢慢调试,晚上去各大夜市购买烤肠品尝进行口味对比。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支起第一个摊位时,他们最初觉得没面子,而现在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收入,他们开始运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
桂桂从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已经准备将“摆摊烤肠+线上直播”作为全职事业继续做下去。她说:“真正做起这份事业,付出得到了相应的收获,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创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多劳多得。”她和男朋友也有一些长远的规划,“现在摆摊卖烤肠的人非常多,对调料以及对烤肠的蘸料都有很大需求,我们也在考虑未来把自己的品牌推广出去,不能真的当一只‘咸鱼’躺平了。现在‘小挣’,希望未来能够‘大挣’”。
有人挣钱,也有人挣经验。在传统媒体,为纪录片和娱乐新闻节目配音的配音演员彭璇这几年开始逐渐有了危机感。面对人工智能刚刚起步时模仿的一些机械化的配音,他不屑一顾。但这两年,AI配音越来越拟人化,有一次他在逛超市的时候,突然听到水果的叫卖声是合成的《舌尖上的中国》配音演员的声音,乍一听他甚至没有听出差别。他猛然发觉一些配音的中低端市场已经逐渐被AI冲碎并取代,强烈的危机感顿生。
彭璇开设了自己的快手短视频账号,希望把就业的道路走宽一点。起初播音专业毕业的他会发布一些普通话教学、发声技巧的视频,一条视频只有几十个赞,播放量也只有几百个。看着市场上一些影视剧、动漫的关注度比较高,他便开始了新的尝试。即使有专业背景,彭璇发现尝试起来也并不容易,这些领域的配音并不太讲究他们之前要求的专业发声或者普通话标准程度,更多的是需要表演的能力。一条30秒的视频,可能会配上几个小时,有时候一句话要重复上百遍。几个月的尝试下,他开始熟悉动漫领域的一些网络梗。今年4月初,一次偶然对奥特曼电影的重新配音,刚好踩中了年轻网友们对原配音不满的点,播放量从几百、几千,变成了几百万。
目前,他的自媒体账号有了一些回报,他开始定期发相关配音,平常会尝试一些视频,最近他计划挑战一下直播,这种实时的沟通对容错率要求很高,难度比较大。
在经济复苏大背景下,不少青年开始重新审视生活,“小挣”成为当下青年新的生活方式:不好高骛远,也不摆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小成本的投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积累,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
彭璇觉得做一个“小挣”青年挺好,他喜欢《小挣青年》短片中的一句话,“我们年轻,从小做起,慢慢来,也有未来”。(赵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