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晚期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哪些

作者 □ 吴小净
2023年12月06日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产后6周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不高,但其后果严重,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本文将详细解析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期帮助读者对此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预防。

一、常见原因

1. 胎盘因素:胎盘剥离面出血是最常见的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如果胎盘在分娩后尚未完全剥离,或者剥离后附着部位有血窦开放,就会引发大量的出血。此外,胎盘植入也是胎盘因素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从而引发出血。

2. 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如果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也会导致晚期产后出血。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需要及时就医。3. 子宫内膜炎:产妇在分娩后,子宫内膜需要时间来修复。如果在修复过程中,细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就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从而导致出血。4. 情绪因素: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和心理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如果在这个时期,产妇情绪波动大,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垂体分泌激素,导致子宫的异常收缩,从而引发出血。

二、预防措施

1. 充分休息:产妇在分娩后,需要充分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因此,家属应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避免过度劳累。2. 饮食调整:产妇应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避免食用过多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 定期检查:产妇应在产后定期进行产检,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一般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后进行复查。4. 保持情绪稳定:家属应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帮助她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5. 避免感染:产妇在产后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若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了解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确保产妇在分娩后的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妇幼保健院)

上篇:关注脊柱健康,关爱生命脊梁
下篇:鼻咽癌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3-12/06/005415.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