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财政政策力促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12月11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打出加强逆周期调节“组合拳”。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快支出进度、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等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有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大力稳投资扩内需

“最近中央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资金用到刀刃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

增发1万亿元国债、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力度之大十分罕见。通过增发国债加大中央投资力度,支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

“加力提效”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词。“加力”,主要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提效”,主要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中,扩内需、稳投资面临较大压力,专项债券的作用备受关注。今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统计显示,前10月,各地在批准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35192亿元,一系列重点领域项目获得专项债券资金有力支持。

数据显示,前10月,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补短板锻长板投资持续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9%。

“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专项债是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说。

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授权国务院在授权期限内,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这项措施有利于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全国人大授权,尽快研究提出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方案。同时,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向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

有效减负担稳预期

三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是浙江安吉一家小微企业。近年来,企业转型发展“以竹代塑”工业加工,遇到了资金压力。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享受小微企业减免等政策红利近100万元,为企业加大研发生产投入注入强劲动能。”公司负责人肖卫新说。

减税降费也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国实施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仅2023年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就多达70项。

“减税降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对于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意义十分重大。”李旭红说。

今年实施减税降费突出针对性、精准性,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首先,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助其应对困难挑战。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将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比如,对月销售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其次,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3月,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前三季度,全国共40.3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随着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经营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创新发展动能有效提升。前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金额占比近75%,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是享受优惠占比最大的行业。

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全国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8亿户,为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保障有力、精准高效,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同时,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优化,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说。

重点保民生增福祉

近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48.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我国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亿元,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725.09亿元,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6.83亿元……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有力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中央财政持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今年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增幅达7.9%。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87125.71亿元,增长7.6%;专项转移支付8499.29亿元,增长11.6%。此外,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

最新统计显示,具备条件的转移支付已经下达完毕,通过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力度,为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财力保障。各地严格“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预算编制、执行、库款保障等各环节管理,强化财政运行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处置苗头问题和风险隐患。

湖北省麻城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我们围绕‘足’字下功夫,确保‘三保’预算到位,突出‘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做到‘三保’预算安排不留缺口,为兜牢底线提供有力支撑。”麻城市财政局局长鲍斌说。

除了财政资金支持,税收政策也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发力。8月底,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老有所养、幼有所学’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3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大幅提高,可以减轻养老养小、优生优育的负担,体现了政策减负的精准性,对提振当前消费也会产生一定的杠杆效应。”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梁季说。

今年,我国还延续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此外,进一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延续实施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稳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带头压减支出,加大财力下沉力度。通过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与财政支出效能的提升,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李旭红说。(曾金华)

上篇:没有了
下篇:长治市提升消费维权实效出实招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3-12/11/005722.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