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华杰先生
宗华杰是胆道疾病专家之一,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医生应该永远奉行的是生命至上。
敬重生命
宗华杰认为:作为一名医生,生命应该是被敬重的。为了方便患者就医,第一时间抢救患者的生命,他突破性地把西医惯常划分的外科和内科治疗手段结合起来,用微创手术来治疗胆结石等外科疾病。宗华杰说,对待病人,你要深入了解每一位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使用哪种救治方式,这对于一名成熟的医生来说也是非常讲究的。
一位西方哲学家曾经这么描述医生的事业:“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
宗华杰善于观察,他在给病人做手术之余,观察到医院里有一些病人不断在内科和外科之间往返治疗,不但让病人的情绪更加烦躁,还会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他就想能不能应用内外科结合的治疗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痛苦。于是,他尝试着把内科手术常用的内镜治疗手段和外科的腹腔镜技术结合,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尽管问题解决了,但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讲,是要承担风险的。现实生活中,也很少有医生愿意这么做。
从业20多年,一年平均救治2000名左右的患者,他不曾有一刻放松下来。多年来,他接触了海量的各种外科疾病患者。多年的积累让他对于患者的病情判断会非常果断从容。一看病人的表现,就大体知道病人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救治措施。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他一般半个小时就能解决掉,复杂点儿的,两个小时也下来了。
宗华杰说,他最近的一台手术是非常复杂的。因为病人不久前做过胃癌手术,这就导致病人的身体不可能再度承受另一台大型手术。所以宗华杰用腹腔镜微创去切除他的胆囊。因为病人的胃癌手术,导致胆囊在腹腔里有广泛的肠道粘连,并且胆囊被肠胃包起来,根本看不清楚。宗华杰需要用微创手术把胆囊一点点剥离出来,所以就必须小心翼翼。一般这种手术“开大刀”会更加容易一些,但微创就必须耗神耗力,因为胆管不能损伤,一些重要的血管也不能损伤。这样的手术,操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考虑到病人的身体状况,宗华杰还是宁愿自己多花费精力,也要保证病人的安全。最终,病人安全出院,宗华杰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发现耐药蛋白,建设“胆汁库标准”
宗华杰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胆囊癌。十几年前,宗华杰还在读博士时就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用于研究胆囊癌干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关键调控分子。宗华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担任RNAi的部分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此后,宗华杰又分别主持了复旦大学青年骨干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塞来昔布联合TRAIL治疗胆囊癌的实验研究”和上海市卫健委资助的“胆囊癌miR-125b对抗凋亡基因c-FLIP的调控机制研究”项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相关论文。
在研究中,宗华杰发现了一种生物治疗的耐药蛋白,这是在胆囊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发现,对于胆囊癌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胆囊癌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生物治疗手段就会产生耐药性,然后宗华杰寻找到一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使得这种耐药蛋白表达性下降,从而解决了耐药性的问题。这项发现,后来被多位相关行业学者在论文当中引用,目前已经运用到第二期、第三期临床阶段。
除发现耐药蛋白外,宗华杰还做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由于多年对胆道疾病方面的研究,他一直在做“胆汁标准库”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宗华杰发现好多胆道梗阻的病人,并不能清楚他们引起梗阻的原因。宗华杰就想能不能通过对胆汁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能够提前对患者进行诊断,或者对诊断是否有帮助。于是,宗华杰在工作就注意收集相关样本,以此来佐证自己的想法。事实证明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项工作主要就是把良性疾病病人的胆汁和恶性疾病病人的胆汁制作成为标准库,然后用一些方法研究得到联合性鉴别诊断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差异化基因、蛋白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诊断。这种方式,对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也是比较科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但同时这又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尽管已经开展了四五年,但由于病人的采集样本相对不是那么容易,这项工作目前还不是很完善。但至少研究方向是正向的,并已经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宗华杰的“胆汁标准库”,也许有一天会成为胆道肿瘤研究的“金库”。
结语
现在的宗华杰,已经成为中国胆道疾病治疗方面的专家,在胆囊癌的研究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他可以迅速运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进行三者结合的微创治疗。对于非常危险的急性胆管炎患者,宗华杰联合急诊科、内镜室和普外科,优化了整个诊治流程,为患者开辟了生命安全通道。
从2020年到2023年的3年时间内,他仅仅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相关患者就达到260多例,并且死亡率也仅有2%,远远低于文献中的7%-10%的死亡率。
作为一名“肝胆”专家,宗华杰永远奉行的是生命至上。(阿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