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10年耕耘 一颗果做成一条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高志雄的创业故事

2024年01月22日

近日,在我国首个猕猴桃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陕西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工人们将经过半个月低温后熟的猕猴桃装车。

与市面上已经接近销售尾声的猕猴桃相比,这里的猕猴桃可谓“耐得住性子”。这背后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以及“新农人”高志雄十年磨一剑,把一颗果做成一条链的坚持。

网络图片

到手“即食” 他的果子不寻常

中国猕猴桃产量世界第一,陕西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让陕西猕猴桃在高端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是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负责人高志雄一直思考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产猕猴桃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拿到手硬邦邦,放软了一包水’的印象,大大影响了其进军高端市场。”高志雄解释,“猕猴桃属于典型的后熟水果,采收时果实较硬,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食用,但变软达到食用标准后保质期又很短。因此,采摘时机、贮藏方式对其品质影响极大。”

高志雄坚信,如果做不到“即食”,猕猴桃在高端市场将永远没有竞争力。

2011年,高志雄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跟随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教授刘占德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硕士毕业后,高志雄敏锐地洞察到市场对高品质猕猴桃的需求,尝试用订单农业的模式改变国产猕猴桃难以走向高端市场的现状。

一开始,高志雄提前给合作农户支付高额定金,提供保底价格,只为让他们晚采猕猴桃。然而,每到国庆前后,还是有部分果农选择提前将果子采摘下来售卖给客商。

“那几年,仅定金就损失了十几万元。”高志雄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更高质量的订单农业。他开始探索创新示范,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过程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果农,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2018年,在杨凌示范区支持下,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坐落于G344国道旁、占地230亩的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诞生了。

为做到“即食”,高志雄带领团队严格执行“成熟晚采、美味‘即食’、安全健康”标准。对早熟的“翠香”,他们也坚持等到10月中旬才开始采摘。

“今年刚建成的1000吨规模低温贮藏冷库,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增氧催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专利技术,让猕猴桃得以通过低温后熟,既保障了品质,又让猕猴桃有了更高的身价。”高志雄高兴地说。

从果到链 技术支撑产业发展

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齐镇凉阁村村民邓晓庆的家庭农场,40亩猕猴桃园里种植着大片“脐红”。2022年果园挂果,今年果园迎来丰收,预计收入在15万元左右。“明年,果园将进入量产,相信收入还会再上新台阶!”邓晓庆说。

“我们认识差不多10年了,我就信志雄。他让我种‘脐红’,错不了!”邓晓庆语气坚定地说。

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像邓晓庆这样的合作大户有7户,分布在眉县、扶风、城固等地。每到猕猴桃生产的关键环节,高志雄就会前往他们的果园,为他们进行实地指导。

高志雄告诉笔者,“脐红”产量低,但一个果子可以卖到10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个品种对气候很敏感,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针对其特性,高志雄探索利用设施大棚栽培“脐红”,不仅避免了冻害,还充分利用了降水资源、减少了病害传播。

要把一颗果子做成一条产业,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得在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下功夫。根据不同猕猴桃品种,高志雄在自己的创新创业园里搭配了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根据陕西一年霜冻、倒春寒、大风、强光照、高温多雨等天气特点,我们最新推出分段伸缩式防护棚建造技术,以较低的成本,让树体不受自然灾害影响,确保产出高品质的猕猴桃。”他介绍。

解决了冻害、病虫害等问题,如何让被称为“维C之王”的猕猴桃既好吃好看,又更具营养?高志雄在土地上动起了“心思”。

“建园之前,我们尝试通过酒糟、油渣、菌菇渣及碳基肥等改良土壤,为猕猴桃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我们搭配碳基全营养肥料,让树体更健壮,让果实品质得到持续提升。”高志雄自豪地说。

学校搭台 筑梦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如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让他们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直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率先探索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模式,构建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培养链相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高志雄便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首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之一。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完成第一学年课程学习后,2012年冬天,高志雄住进了眉县猕猴桃试验站。一年时间里,他参与剪枝、授粉、疏花疏果、施肥、采收、贮藏等一系列生产实践,了解了猕猴桃的物候期及其对应的农事操作。

在试验站,亲身经历了猕猴桃产业链各个环节,与产业链相关的政府、专家、农场主、经销商、农户等不同角色的深入交流学习,高志雄对猕猴桃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高志雄的创业故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培养1.4万余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近5年,该校毕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涉农领域工作的人数占比从2017年的40%提高到2021年的80%,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张梅 付文婷 李晓春)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Img/2024/1/20240122b9a81eda54354af1b70e8743bc22de5f.jp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01/22/007508.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