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探讨麻醉的具体过程与注意事项

□ 陈 贤

2024年03月06日

麻醉是现代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名词,能够有效减轻或完全消除病人在手术中的痛感,是一项极具实用性与专业性的工作。不过,生活中提起麻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麻醉可能伤害神经、影响智力”,实施真的如此吗?这里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麻醉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麻醉

“麻醉”这个概念源自于古希腊,本意是指人的感觉或知觉丧失。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麻醉就是一种借助药物等手段来让病人失去疼痛感觉及意识,产生呼吸抑制、肌肉松弛等生理反应的操作。它可以帮助患者避开医疗检查或手术治疗的痛苦,为医生的提供一个无干扰、可自由发挥的安全操作环境。

二、麻醉的具体过程

1.术前准备

在正式进行手术前,麻醉医生会先与病人沟通,仔细了解对方的药物使用情况、过敏史、既往病史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病人的肾功能、肝功能、心肺功能等身体状况,以此来确定合理的麻醉方式与剂量,保证病人的安全。

2.麻醉诱导

医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究竟是全麻或局部麻醉,并为病人注射药物,以此来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使病人快速失去知觉或意识。

3.气管插管

等到病人失去意识后,通过气管插管来为其提供呼吸支持:把一根细长的软管插到病人的气管中,以此来保证病人的气道通畅。这样不仅能避免病人软组织、舌根、口咽分泌物等对气道造成阻塞,同时也更便于术中、术后连接呼吸机。

4.呼吸机连接

在完成气管插管之后,医生便会把气管插管另一端接到呼吸机上。这种设备可以模拟人体的正常呼吸,保证病人在手术的的时候呼吸不受影响,为维持其生理体征提供足够的氧气。

5.麻醉维持

等做好气道管理和麻醉诱导后,麻醉医生还会结合手术中的具体情况来对麻药剂量进行调整,以此来使病人保持在合理的麻醉深度。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密切监测,如此方能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6.疼痛管理

除了保持病人的正常呼吸与意识状态之外,麻醉医生还需要帮助病人做好疼痛管理,结合病人的需要和手术的程度,综合采取多种镇痛手段,以确保病人在手术结束后不会受到疼痛的折磨。

三、麻醉有风险吗

到现在为止,医疗麻醉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加上各种相关设备与药物的持续更新,麻醉已具备较好的可控性,其实施风险越来越小。就目前情况来看,临床上使用的麻药普遍有着持续时间短、起效快的特点,能够在手术后被人体快速代谢,病人的意识与感知也能很好地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现实中很多人都表示在麻醉过后身体会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这其实并不是因为麻药损伤了神经,而是身体在经过手术后会出现一定的代谢减弱,再加上肌肉组织及血液中仍有部分麻药残留,所以才会感到自身反应迟钝,只要等到麻药被完全代谢就能恢复政策。总的来说,医疗麻醉的作用是可逆的、短暂的,在医生的认真监控下具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四、麻醉会对孩子的智力有影响吗

相比于体质更强的成年人,小朋友对于麻药的抵抗力更多,以至于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需要接受麻醉的时候都存在这样的担心:“麻醉会不会对孩子的记忆力或智力造成影响呢?”。对此,FDA研究指出:如果对妊娠期女性以及三岁以下儿童,长期或重复使用镇静或全身麻醉类药物,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当然了,现实中每台手术都是在收益与风险中反复衡量的过程,并且在麻醉医生的专业分析下使用的药物都是可逆、短效且安全的,对于年龄在三岁以下的幼儿,即使是不得不接受手术,只要手术时间控制在三个小时以内、不是短期多次进行手术,那么就不会对其脑部发育造成影响。

五、麻醉的注意事项

1.禁食、禁饮

在手术前、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病人要禁饮禁食,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避免麻醉药引起误吸、呕吐以及由此引发的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问题。

2.术后观察

待到病人从麻醉状态中恢复清醒后,先由医生观察其血压、神志、心跳、呼吸等情况,若是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则可以先拔除鼻导管,并多饮水,促进排尿;部分病人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恶心等情况,此时要多休息,静心卧床,一般可有效缓解症状;而若是病人术后表现出神志不清、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则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上篇:没有了
下篇:浅谈远离乳腺癌的生活方式及预防的重要性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03/06/010881.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