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科技为笔 描绘“塞上绿都”壮美乡村新画卷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农业农村创新发展记事

2024年05月22日

根据土地墒情,眼下,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种植合作社因地制宜,已有600多亩玉米、400多亩高粱全部采用最新的农技“标配”——膜侧播种、膜下滴灌以及测土配方技术,为2024年该区全力打好千亩优质玉米、高粱生产“第一仗”,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这是该区运用科技助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不负好春光,农事催人忙。五一节后,立夏时节,朔城区春播春管工作有序推进。朔城区各乡镇农村抢抓降雨后天气晴好有利时机,有序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为春播生产按下“快进键”,努力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

朔城区农技中心副主任王少卿表示:今年播种期地温高,墒情良好,播期较往年提早一星期。截止目前,全区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0多万亩,玉米播种已近尾声,个别乡镇盐碱地玉米受近期降雨影响,推迟种植,20多万亩玉米已陆续出苗,高梁等小杂粮作物播种依次展开。农技人员会有针对性的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为全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据了解,2023年,朔城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成2万亩,推广膜侧播种技术面积达53.8万亩。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工作完成500亩,亩产量达2500-3000斤左右。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品种技术推广达到2万亩,重点推广了8种作物66个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蔬菜产量达13.16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12.6%。畜产品总量达8.9万吨,农产品供应充足。

运用科技助农,2023年该区实现了粮食生产16年连增,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连增”。

汇聚磅礴之力助农

朔城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据朔城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有多项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均衡协调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特”“优”带路,多元发展。投资1.53亿元实施农业项目31个。因地制宜打造神西彩椒、下西关水稻等十大特色种植基地,规模发展至9000亩。全区目前拥有32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级生态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日渐完善。全面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16个蔬菜粮油类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和美乡村,农村风貌明显改善。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了4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推行农村环卫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申报10个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区农作物化肥总用量控制在2万吨(纯养分)以下,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2.1%,减少农药用药量超过2.3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3.89%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在11个村探索推广托管+膜侧播种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44.9万亩。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全面组织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健全完善“双平台”,“三资”管理平台完成与省级平台的对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运营,促进利民镇土地流转2200亩,涉及资金315万元。累计健全61条乡村“三资”管理制度,完成78个试点村的“银农直连”工作。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做好驻村干部农业生产帮扶及后勤保障工作,做到了村情户情清、帮扶政策清、帮扶工作清、帮扶成效清。持续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强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帮扶、教育帮扶、住房、饮水安全帮扶、兜底保障政策帮扶,全区稳定脱贫人口1201户3413人,“三类户”监测对象130户272人。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5288元,增幅19.2%,全市排名第一。

科技稳粮和产业特色

推动农村富美

2024年,朔城区继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特”“优”战略,坚守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水平、治理水平,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村稳定安宁、农民稳步增收。

聚焦“粮食安全”,端稳端牢“铁饭碗”。抓好稳产保供。始终绷紧绷牢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4年将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85.6万亩,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5.83亿斤。用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托管等政策,让农民种粮更有积极性。

抓好扩面提产。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3.9万亩。大力开展高质高效行动,落实2万亩“吨粮田”创建。集成推广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一批高产稳产和高质高效技术,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确保完成全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建设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2万亩。深入推动“五良”(良种、良田、良法、良制、良机)融合发展,保证全区膜侧播种技术推广稳定在53.8万亩。

“产业发展”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把握好产业发展这个主攻方向,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足、做活、做精彩“土特产”文章,才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进一步巩固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扩大夏秋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长山药面积达2000亩,稳定扩大水稻、彩椒、圣女果、高端葡萄、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力争一产增加值、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深入推进畜牧养殖产业发展,重点投资560万元的朔州市绿野西山农牧有限公司14.9万只蛋鸡标准化饲养改扩建项目,年内达到建成投运。实施总投资5110万元的13个猪牛羊鸡规模养殖场新建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600万元的朔城区2024年粮改饲项目。积极争取省级奶业大县建设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1000亩设施水果基地、200亩日光温室、500亩全钢架塑料大棚,新建2个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场、2个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

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实施精深加工培优行动,引导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持续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力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讲好农业品牌的“朔城故事”。持续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鼓励企业借助推介活动和“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扩大销售渠道,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改革创新”驱动力量

为农业农村发展添动力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三资管理”“产权流转交易”双平台规范运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推进实施好解决承包地细碎化全市试点,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推广学习“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学习借鉴上年度经验方法,力争农业生产托管面积不低于45万亩。

以项目促发展,强化科技与生产对接。2024年共谋划实施项目22个,总投资4.16亿元,已完成19个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组织实施13万亩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任务,1.01万亩清种大豆,2.15万亩油料单产提升任务,2万亩吨粮田创建任务,700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任务,1000亩设施水果发展任务。至此,全区将立足农业农村发展新需求,以改革和科技双轮驱动,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科学理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入点,从4月初开始,以交通沿线、村容村貌、残垣断壁、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为重点,全方位、全区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形成完善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渐次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完成新建2000座户厕改造任务。落实任务清单,分类推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建设,今年全区打造精品示范村5个、提档升级村46个。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层次推进村庄管理“积分制、清单制”,积极探索基层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方法,深入指导试点工作。常态化推进日常监督和管理,高标准全方位打造和美乡村。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各级财政衔接专项资金与项目匹配工作,2024年计划完成实施项目115个,新培育壮大村集体项目8个,预算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占比达60%以上,重点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支持脱贫群众自主发展产业。

(赵国恒 张明 李星宜 文/图)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上篇:山西技能健儿角逐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Img/2024/5/202405311a0afd1de2244a529a5b4e1dd18dcabe.jp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05/22/012301.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