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正确认识和有效防治脑卒中

作者 □董枫姣
2024年06月17日

脑卒中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居民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对脑卒中的类型及病理机制、早期识别、应对措施及预防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1.脑卒中的类型及病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脑卒中,我们需要了解其类型和病理机制。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这两类。

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大脑外面的蛛网膜下腔里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阻塞后脑缺血坏死所致,包括血管内壁的病变部位(如脑动脉硬化、动脉炎等)导致的脑梗死或脑栓塞。

2.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对于及时治疗和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卒中早期症状。

症状判断:早期脑卒中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会伴有头晕、走路摇晃以及口舌不清、嘴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严重的表现为肢体障碍,如四肢麻木、无法活动,还可引起意识的改变。

面诊评估:当出现早期症状后,可进行面诊评估。观察患者是否有无法微笑及面部麻木、乏力症状;还可以让患者尝试举起手臂,观察其是否有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言语困难、说话含糊不清的症状。

辅助检查:在症状判断及面诊评估后,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颅脑CT等辅助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明确病情。

3.脑卒中的应对措施

当发现或疑似脑卒中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3.1药物治疗

溶栓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链激酶、瑞替普酶、拉诺替普酶等,这些药物可以在脑卒中症状出现后通过静脉注射,分解引起脑卒中的凝血块,从而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需要在严格的时间窗内进行。

3.2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该手术适用于颈动脉明显狭窄的脑卒中患者。通过去除阻塞颈动脉的斑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但手术也有风险,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

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术:对于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采用动脉瘤夹闭术,即在动脉瘤的底部放置一个微小的夹子,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动脉溶栓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在脑动脉堵塞的地方直接注入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

3.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以下疗法。

语言治疗:对于脑卒中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在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下重新学习如何说话,找到新的交流方式。

认知疗法:脑卒中后思维和推理能力发生变化的患者,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帮助,恢复以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控制情绪反应。

肢体康复:通过一系列的物理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4.脑卒中的预防

脑卒中的预防是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调整饮食:保持低盐低脂肪的饮食,避免食用高脂肪的油腻食物,如烧烤、炸串、火锅等。这类食物脂肪含量偏高,容易增加人体内脂肪含量,引发脑部疾病。

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增加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态等也有助于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保持血压、血脂、血糖等的正常水平。

定期体检:在规定时间内到医院进行体检,有利于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

5.结语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了解脑卒中的类型及病理机制、早期识别、应对措施及预防,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医院)

上篇:揭示神经系统健康的隐秘细节
下篇: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日常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06/17/019511.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