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村卫生室只有‘老三件’,血压表、体温计、听诊器,基本的体症指标全靠医生临床判断,难免有误差,治疗靠临床经验,有时还要请教卫生院医生和查阅医学书籍,群众治疗效果不理想,自从配备了助诊包,临床治疗更加方便、及时。”应城市四里棚街道刘杨社区卫生室乡村医生严哲说。
“应城市实施‘行走的医院’项目,依托‘互联网+远程诊疗’打造新型诊疗服务模式,不断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应城市政府副市长吴新洲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31日,该市通过“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筛查重点人群21.57万人,远程心电协诊6.55万人次,远程会诊服务299人次(其中与北京三甲医院会诊179人次),市内会诊221例,及时挽救了89名心梗患者的生命。
此外,应城市人民医院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业务诊疗,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外周血管栓塞等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诊疗实现较高水平。应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姚海泉介绍,借助“180”公众号远程问诊系统搭建与国家级医疗机构平台互联互通,国家级医院专家每年周不少于2天在应城坐诊授课。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随时随地见名医。‘健康180’的建立意味着即使在偏远地区,患者也能通过远程会诊,接受到国家级医院专家的诊疗建议。”应城市卫健局党组书记李少楠说道。接到预约信息后,应城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将会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处理远程问诊,确保诊断精准。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则对远程会诊进行台账管理,提供用药指导与随访服务。
国际投资促进会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每个工作日提供100个北京三甲医院免费远程门诊专家号。“远程门诊专家排班表,每周一都会准时下发到村医培训工作群,方便会诊医生及时挂号问诊。”姚海泉介绍道。
“行走的医院”一步一脚印,步步都走在了实处。在去年一次“筛查”中,乡村医生发现汪山村村民汪爱华有心梗早期现象,及时上传诊断报告,并劝导到应城市人民医院作二次诊断,住院治疗,消除了隐患,成功挽救了该村民的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属和当地村民一致好评。
(魏昊星 冯璇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