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艾灸疗法的方式与应用范围

作者 □ 覃梅芳
2024年07月03日

艾灸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利用艾绒燃烧刺激相关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一、艾灸疗法的原理

中医经络学认为腧穴与脏腑相连,通过对特定腧穴的刺激可以调节体内气血运行,发挥温经散寒、防病保健的功效。艾叶具有温热性质,不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能够起到温通经脉、振奋阳气的作用,艾灸使用的是由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者艾炷产生的艾热,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艾灸疗法的方式

艾灸的方法有多种,不同方式的效果大同小异,但在安全性方面会有一定差异。

1.直接艾灸:直接灸是将艾绒捏成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点燃即可开始施灸,温度可以达到70℃,此法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操作不当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烫伤,所以要注意时间以及距离,防止发生意外情况。需要注意一点,经常做艾灸或者一次艾灸的时间过长,容易导致阴液不足,出现阳气偏盛的情况,引起上火,患者可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艾灸具有活血作用,妊娠期、月经期都不宜进行艾灸,可能会诱发流产或引起月经量增多,甚至会引起流血不止的现象。

2.间接艾灸:间接灸也叫隔物灸,是利用其他药物将艾炷和穴位隔开施灸,在艾炷和皮肤之间放置姜片、蒜片、附子饼等材料,艾炷不直接接触穴位,可以避免炙伤皮肤而导致化脓,还可以借助间隔物的药力和灸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3.艾条灸:艾条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是一种使用薄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筒形艾条,在施灸时需要点燃艾条一端,将其置于穴位上方5-10cm处,在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灸。

4.温针灸:温针灸是在针灸的同时,将艾绒放于针尾,点燃艾灸,使针变热,对穴位进行针灸。温针灸属于一举两得的方法,既达到留针的目的又加热于针柄,借针体传入深部,其适应症很广,但操作比较繁琐,要求有一定的手法技巧。

5.温灸器灸:将艾绒制成艾条或艾炷,置于特制的温灸器具中,在相应的穴位进行旋灸。温灸器灸可调节气血、缓解局部肌肉紧张,适用于寒湿痹阻所致的疼痛,通过温灸器控制温度和辐射范围,能够精确地作用于患处,减轻不适感。

三、艾灸疗法的应用范围

艾灸疗法是利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1.风寒湿痹:艾灸能温通经络,散寒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症状,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可用于治疗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病症。温热缓解肌肉紧张,肌肉缓解紧张后放松对骨骼的牵拉,很多的疼痛就会随之缓解,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

2.内脏疾病:艾灸刺激穴位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对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胃炎、哮喘、慢性肾炎等疾病。

3.妇科疾病:艾灸能够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疾病,对经期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4.神经系统疾病:艾灸能够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抑郁症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针灸配合治疗:艾灸与针灸的联合应用,针灸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艾灸温通经络,通过徐徐的热量来灸穴位,可以辅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艾灸疗法给人体以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适当艾灸对身体可以有调理作用,但是需要长期坚持才可以看到具体的效果。艾灸疗法通过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机制,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艾灸能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强身健体,还可以化瘀止痛,对于一些寒湿导致的关节疼痛、不适,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所以对身体也有较大的补益作用。

(作者单位:贺州市中医医院)

上篇:骨科护理的注意事项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07/03/014934.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