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孕和孕期的漫漫征途中,弓形虫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潜在威胁。许多备孕女士和孕妇都被建议进行弓形虫检查,并尽可能远离可能的感染源。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可以侵袭人体的各个部位,且症状常常隐匿,容易被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弓形虫病的传染源众多,这使得我们的防范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猫及猫科动物更是重中之重,其粪便中排卵囊数多且持续时间长。不仅如此,猪、羊、狗、鼠等动物也可能携带弓形虫。而人类自身,如患弓形虫病的患者,其尿液、唾液、眼泪、鼻涕、精液、经血等也都可能带有弓形虫包囊。
那么,弓形虫是怎样传染给人的呢?其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母婴传播,母体若在孕期感染,虫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经口传播,食用未煮熟的肉制品、蛋品,饮用被污染的水等;接触传播,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被卵囊污染的土壤、水源或猫的排泄物直接被感染;输血或器官移植传播;飞沫传播,患者通过打喷嚏形成飞沫传染;性传播,患者的精液和经血中含大量包囊,可通过性行为相互传播。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弓形虫呢?实际上,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但孕产妇、新感染孕妇的胎儿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肿瘤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器官移植病人、艾滋病病人等,还有动物饲养员、屠宰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等,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
弓形虫感染的危害不容小觑。它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疾病,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发急性炎症反应,主要侵害眼、脑、心、肝、淋巴结等重要器官。对于孕妇而言,妊娠早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在妊娠中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即胎儿的发育速度明显慢于正常水平,体重、身长等指标不达标。妊娠晚期感染,即便胎儿存活,出生后也可能出现眼损害、脑瘫、精神症状、癫痫、智力低下等问题,此外,还可能出现脑积水、脑钙化和小头畸形等严重的脑部结构异常,这些都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综上所述备孕女士和孕妇感染弓形虫的危害极其严重,因此做好预防和检查工作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弓形虫感染呢?
为了预防弓形虫感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饮食卫生至关重要,不吃生或未煮熟的肉类、蛋类,严格区分器具的生熟。不吃未洗净的果蔬,不喝未煮沸的生水,孕妇要避免与猫、狗等动物密切接触,不打理猫狗生活,孕前应定期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首次检测通常在孕期 10 - 12 周,阴性者需在 20 - 22 周复查,复查阴性者,足月时还需进行第三次检测。对易感人群,如屠宰场及肉类加工人员等,要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检测血清抗体,同时要搞好周围环境卫生,加强对水源、动物和禽畜的管理。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呢?弓形虫检查主要包括病原体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弓形虫的抗体来帮助确定。病原体检查通常临床上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吉姆萨染色后再镜检,发现有滋养体或者包囊,可以帮助诊断弓形虫感染。但本方法检出率比较低,临床通常使用血清学检查。
倘若防不胜防被弓形虫感染了该如何是好?能够治疗吗?
所幸的是,弓形虫病能够通过药物予以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乙胺嘧啶、磺胺类药物、螺旋霉素等。公众号生殖圈文章指出,乙胺嘧啶和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提升药效,但均具潜在的致畸性,妊娠 12 周内禁用。乙酰螺旋霉素口服后能完全吸收,副作用和毒性小,在胎盘组织浓度高,无致畸性,可用于孕妇弓形虫的治疗。积极且规范的治疗能够降低先天性弓形虫的发病率。
总之,备孕女士和孕妇务必要对弓形虫保持高度警觉,借助科学的预防和检测手段,以及积极规范的治疗,为自身和宝宝的健康筑牢坚固防线。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