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要走智能发展的道路。一直以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不断探索智能发展新模式,一个向“智”而生、聚“智”而行的高产高效矿井屹立于颍淮大地,谱写了一曲勇立潮头、催人奋进的新时代华彩乐章。
以智为基,铺就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该矿调度指挥集控中心,通过室内4K高清大屏,井下各生产现场及重点区域工况清晰显示、一览无余。该中心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生产实践,实现了物物、人物、人人的全面感知和快速响应,促进安全生产的高度协同和智能运作。
建矿之初,该矿以打造现代化一流煤矿企业为目标定位,在我国首次建成了工作面、煤流、矸石流等9个全自动化底层设备自动化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对扩大产能,推动两淮亿吨煤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矿坚持“科技兴企”发展战略从未停歇。2016年,将制氮扩容、热害治理、深井支护等系统纳入“十三五”改造重点项目,推动矿井智能化提速;2017年,《千米深井特殊地质条件下“三位一体”复合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确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厚松散层薄基岩锚架充支护耦合协同支护理论及成套技术》科研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完成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科研项目,华东地区首套7米大采高智能综采设备在140502工作面成功应用,开启了智能开采新纪元。
回眸过往、时序更替,烙印下企业以“智”为基转型发展最清晰的脚印,映射出聚“智”变革在推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的强劲脉动。
以智赋能,构筑安全高效开采模式
深入该矿井下140506智能回采工作面,采煤机滚筒飞转,液压支架“臂膀”不停来回伸缩,乌金如流水般通过刮板运输机源源不断地运往地面……
“以前工作面仅支架工需要6名,在实现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后,实现记忆截割、跟机移架、远程操作等智能化功能,将操作工数量从原来的21人减至5人,工作效率提升一倍,区队日均生产煤炭1.2万吨。”综采二队队长柏跃好介绍。
近年来,该矿全方位探索“三软”煤层智能化开采特色路,累计建成智能化采面5个,建成智能化掘进面4个,每年保持一个常态化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运行,并持续优化提升智能化采掘装备及工艺,构筑安全高效开采模式。
立足化息化前沿科技,该矿开发出统一智慧矿山软件集成控制平台,实现供电、制氮、风压及主运输皮带等系统远程集中监控,17个固定车间(硐室)无人值守,迈出“少人、无人”开采新步伐。
下一步,该矿将着力更多高科技含量融入其中,运用5G通讯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管理,实现“透明化”智能开采。
以智为“媒”,擦亮绿色矿山生动实践
行走在矿区,到处绿树成荫,矿区的道路、建筑掩映在绿树花木之中,仿佛进入了城市公园……
“矿井始终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坚持以智为“媒”,向美而行,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绿化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可复垦绿化面积达95%,“三废”排放达标率100%,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了良性互动。”该矿资环科负责人介绍。
以绿色打底,从生态文明着笔,近年来,该矿深推“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持续加强矸石山治理,搬移固废杂物4万余吨,全面覆土绿化;工厂区域重新铺装沥青道路4.6万平方米,重新划线新增车位180个;新植入桃树2000余株,自主修建3个矿内口袋景点……绿水青山新画卷在矿区徐徐铺展。
把创造安全舒适工作环境作为努力方向。该矿探索出深部软岩矿压综合治理“七字诀”,降低劳动强度;全面打造“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线,改善作业环境;推进制冷系统改造扩容,降低生产头面温度10摄氏度,守护一线职工身心健康……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在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前提下,该矿正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走好智能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改善人文、生活、作业环境,打造人人向往的安定、和谐、绿色、智能的矿井。
(高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