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数达到一半以上,其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抗幽门螺杆菌常用"四联"疗法,即抑制胃酸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以及两种抗菌药物。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
一、常用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显著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当胃内的pH值大于6时,幽门螺杆菌处于活跃状态,此时最容易被杀灭。标准剂量的PPI为奥美拉唑20毫克、艾司奥美拉唑20毫克、雷贝拉唑10毫克、兰索拉唑30毫克、泮托拉唑40毫克、艾普拉唑5毫克,以上药物选一即可,其中艾司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的抑酸作用较强。服用PPI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如腹泻、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和肠道感染的机率。
2、铋剂:铋剂能够包裹幽门螺杆菌的菌体,干扰幽门螺杆菌的生理代谢过程,导致细菌破裂,有助于杀灭幽门螺杆菌。同时,铋剂还能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沉淀,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愈合。不同铋剂的用法略有区别,如枸橼酸铋钾标准剂量为220毫克,胶体果胶铋标准剂量为200毫克。服药期间可出现口腔异味(氨水味)、黑便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长期服用会引起肾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骨骼、肌肉毒性等。
3、抗菌药物: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六种: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两种抗菌素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不可任意搭配。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抗幽门螺杆菌作用较强,不易产生耐药,因此须在三种药物中至少选择一种,而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高,因此这三种药中只能选一种。不同疾病状态下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用法用量也有一定的区别,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有青霉素过敏者禁止服用阿莫西林,服药前需要做青霉素皮试,如果出现过敏皮疹须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②甲硝唑及呋喃唑酮服药期间和服药后一周内避免饮酒和饮用含酒精饮品(包括调味剂、糖浆剂、酊剂、人参蜂皇浆等);③左氧氟沙星会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服用后避免阳光直晒;④克拉霉素缓释片,不要压碎或咀嚼,避免吃葡萄柚及葡萄柚汁饮料;⑤四环素服药时选择坐立或站立位,服药后不能立即躺卧,应饮用足量水,避免食道溃疡和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
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注意事项
1、足够的疗程:国家共识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程是10-14天,且需连续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缩短或延长疗程。疗程少于10天则有可能不能完全根除细菌,会导致病情的复发,而大于14天也没有必要,徒增治疗的费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足疗程服用并停药至少1个月才可复查呼气试验,因为抗生素的使用会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正确的用药时间: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需要作用于活化的质子泵才能取得最佳抑酸效果,而空腹状态下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最多,因此推荐在餐前30分钟服用。铋剂(如枸橼酸铋钾)推荐在饭前30分钟服用;抗菌药物可引起胃肠道不适,特别是四环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推荐在饭后即服或30分钟后服用。
3、合适的剂量: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推荐的服用剂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量。如果剂量过小,可能会使得抗菌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根除的目的;剂量过大,不仅不可以增加根除的概率,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佳的方案。在使用药品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只有用药疗程足够、用药时间正确、用药剂量合适,保证用药安全,才能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
(作者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