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作为能工巧匠的产出地,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然而,不可讳言的是,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不断显露出来,这些问题影响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水平和效率。所以,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还需要围绕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展开探究。
一、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在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中,部分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缺少劳动意识,并且学校和教师也未能及时完善劳动育人理念,提升学生劳动意识以及劳动主动性。这就使得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出现没有形成良好劳动意识和习惯的问题,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在高职大学生教育和培养中,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是注重理论方面的劳动教育,未能有效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形式形成劳动意识和良好观念。如此,就导致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当前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的情况,尤其是在劳动教育开展中,相关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育内容向学生传递有关知识,没有结合高职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知识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引入更多与时代发展有关的劳动教育内容和知识,或者将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网络素材和视频引入到教学中。进而使得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相对落后、枯燥,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也不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与时代发展有关的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内容,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素养。除此之外,绝大部分家长希望学生在高职教育教学阶段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对孩子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和发展效果。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学生家长忽略了学生的劳动教育,以及对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并且在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中,相关学校也未能引导学生家长将家庭对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蒙作用发挥出来。进而导致家庭方面的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影响学生对劳动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发展。
二、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的对策
(一)完善劳动育人理念
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常态化地完善劳动育人理念,持续性地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与价值观,并注重学生劳动精神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引导。例如,学校可以在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有效组织和开展针对劳动教育的劳动文化宣传活动,并积极通过宣传栏和海报等传统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也需要将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的优势作用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多方面认识劳动文化宣传活动,并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在活动期间,可以进行最美劳动者和文明宿舍的评选,有效表扬劳动表现良好的学生。从而促进劳动教育的合理实施,强化教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组织多样化的劳动比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劳动教育精神和内涵的传播。并且也需要有效邀请校友中的劳动模范、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典型等人员参与到学校的劳动教育中,运用组织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的劳动进行指导,向学生传递更多与劳动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劳动模范,并不断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
(二)优化劳动教育资源
在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与发展中,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对劳动教育资源的优化。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在高职大学生专业课程中搜集、挖掘劳动要素,也可以在思政课中进行劳动要素的挖掘和运用。从而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联动、协同的效应发挥出来,更好地将劳动教育理念和工作落实。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对原有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将网络中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引入教学中,也可以为学生打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平台,并通过平台对劳动教育的资源进行挖掘。进而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劳动教育资源的优化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和相关专业结合,共同组织关于生产劳动的锻炼。并且将校内和校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当作依托,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比如,可以让园艺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种植园进行播种、灌溉等,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收获和体验,有效感受田地的劳动,对学生种植情怀进行有效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彰显家庭启蒙作用
在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中,为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将劳动教育中的家庭启蒙效应发挥出来,进而促进劳动教育的良好开展。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家长加强日常化的家庭劳动教育,在家庭方面对孩子正向的劳动精神进行培养。并且父母还要通过以身作则的形式,带领孩子正确认识劳动观,并形成尊重劳动和诚实劳动的良好观念。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需要引导相关学生父母有效参与到学校的劳动教育当中,共同为学生安排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班级劳动。从而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学校劳动教育授课的内容,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
三、结语
现如今,要想做好当前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工作,就必须从创新劳动教育的角度出发,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率。同时,在劳动教育创新与发展中,需要将劳动育人理念的优化和完善放在首位。进而更好通过正确的劳动育人理念促进劳动教育创新和发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