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庄镇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北端,境内208国道、206省道南北贯穿而过,北同蒲铁路途径南侧,此外还有荣乌高速北周庄出口位于镇域南部,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辖区内有以中煤华昱集团为代表的企业群形成的北周庄镇低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业基础雄厚。镇域面积164.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现有户籍人口7730户,20022人。2012年、2014年就分别被列入全省首批 “百镇建设”和全国重点镇行列。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全镇干部群众立足实际,不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镇党委、政府班子按照县委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的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紧盯“四镇一区”建设任务,以克难奋进的坚定信心、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苦抓实干的良好作风,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产业融合方面亮点纷呈、成效明显,呈现出一产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的良好态势。
一、特色农业释放活力
北周庄镇把农业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强镇富民的有力抓手,通过建链、延链、强链的方式精准把握“特”的本质、“优”的内涵,着力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上下功夫,推动全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特优农业生产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北周庄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优势、各村资源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的组织优势,深入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持续释放活力。全镇共有林地6.5万亩,耕地8万亩,粮食产量超亿斤,蔬菜、中药等经济作物种植3000亩;现有注册合作社72家,以宏建农牧公司、子林奶牛养殖场为代表的生猪、奶牛、肉羊规模养殖企业达到20家,家庭农场40家,羊、牛、猪、鸡的存栏分别为3.6万只、2.3万头、2.2万头、7.9万只。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是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保障。北周庄镇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途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富奠定坚实基础。在全镇7.9万亩耕地中,累计建设完成1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并不断完善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基础设施,大大提升了现有耕地质量。
在此基础上,北周庄镇瞄准特优、统筹种养,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各村、企业、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朝着“一村一品”的方向稳步向前。郑庄村充分利用耕地连片优势,统一规划种植玉米,通过一穴多株、双茬间作种植,推动丰产高产,大幅度提升种植利润;上神泉村不断盘活撂荒资源,调整粮食生产布局,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种植了400亩大豆,并将适时引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一步挖掘种植潜力,提高土地使用率;新岱岳村探索培育了玉米青贮、黑小麦等农业品牌,并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了千亩大葱,力争要形成规模、创出成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苑家辛庄村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将百亩生态林向生态经济林“转轨”发展,创新引入西梅、大接杏等果树,同时建设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园,在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下,种植的果树长势喜人,预计3-5年产生收益;西杨庄村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引进藏香猪养殖产业,现养殖规模已达500头,拓宽了全村的发展渠道,带领越来越多的的村民走上了藏香猪致富道路;镇党委加强整体规划,推动林下经济、农村庭院经济和大象、新希望等龙头企业产业横向联合,鼓励各村开发林下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引导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和特色畜禽养殖业,以此实现林下资源的合理运用;同时引导村民在自家院内养殖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并积极落实庭院经济奖补政策,全力支持庭院“微经济”发展壮大。
(二)延伸精深产品加工链。北周庄镇作为全县经济强镇,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近年来,全镇持续推动“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势头强劲,积极助力建设现代农业强镇。
全镇牢牢树立“项目兴镇、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招商引资,创优营商环境,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地。李家窑村在特色杂粮种植方面蹚出了新路,在抗旱品种筛选、种质资源挖掘和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使全村杂粮种植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高质、高效的杂粮产业发展格局。玉龙土特产、雁门香杂粮等本土企业充分挖掘该镇丰富的富硒土地资源,打造了杂粮面粉、面条、泡食面、富硒小米、富硒杂粮食品等绿色杂粮品牌,口碑持续叫响。镇党委、政府多次邀请国家级、省级农业专家亲临该镇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对杂粮种植企业、农户进行现场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展销会、农博会、推介会、评奖评优等活动,以及“互联网+”等平台,加大品牌展示展销力度。今年5月,玉龙土特产还参加了由省外事办和外交部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魅力山西 晋在眼前——山西特色产品走进外交部”活动,特色农产品通过外事渠道“走出去”,进一步拓展知晓率、增强影响力、提升美誉度。
(三)强化农文融合价值链。北周庄镇以洪涛山为伴、与木瓜河相依,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扩大全镇农业影响力,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北周庄镇紧扣农业发展全局,注重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实施农文融合工程,让本地百姓和外来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干事力量。
北周庄镇连续三年高规格举办农民丰收节文艺活动,村民们或感受自然看乡景,或体验文化享乡俗,或品鉴美食尝乡味,或放松休闲忆乡愁,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全镇“三农”工作新成就、乡村振兴新成效和镇村干部群众新风采。小米粥、藏香猪、糖干炉等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该镇在特色粮食种植、优质畜牧养殖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丰硕成果。作为全县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分会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不仅为当地百姓献上了文化大餐,更是一举火“出圈”成为了一张靓丽的名片,让更多的人走进北周庄,感受农业、农村、农民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新型工业势头强劲
立足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地理优势,该镇着力创优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现镇域内有各类企业84家,主要涉及煤炭生产洗选、煤炭运销、非煤矿山、加油加气站、陶瓷厂、冶金工贸、商贸物流等行业,其中涉煤企业39家,工贸冶金16家,非煤矿山(采沙采石厂)3家。培育壮大了中煤华昱、中煤顺通,华夏煤业,岩伟峰、观音堂、北周庄煤调站等一大批明星企业,该镇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重点工业发展区,经济总量占据了全县的半壁江山。截至目前,规模以上企业31家,占全县的53%,总资产约298.9亿元,总产值约186亿元。
(一)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将面临深刻调整,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大幅加快。推动该镇煤炭单一能源向煤基综合能源转变势在必行,用新发展理念对号入座、对标对表,积极推进煤电综合高效绿色利用,促进煤电企业深度融合,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投资5.2亿元的国华能投山阴县100MW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光伏储氢基底项目,该项目一举打破该镇一煤独大的发展瓶颈,真正使该镇转型发展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推动解决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在用地、用煤、运输、环保等方面的问题,积极配合、主动服务项目企业,以最优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帮助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二)推动煤矸石综合利用。全镇将煤矸石建材、制品及煤矸石山无害化处理等大宗量利用煤矸石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力争全镇全年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利用率达100%。镇党委、政府依托中科院智库专利技术开辟了煤矸石制农业有机肥新赛道,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严谨实验论证,探索建立了煤矸石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将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煤泥等副产品制成农业有机肥。该项目已于今年年初顺利投产,现有的单条生产线年产量可达8万吨,首批5000吨产品已于春耕前投放市场,引起了各级领导、上游企业以及本地农民的广泛关注。该项目不仅能够高效利用煤矸石等工业固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还能最大限度的回收玉米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该项目采用“集体经济入股+企业经营运行”的模式,吸引本镇3个村的入股资金190余万元,每年可为各村带来分红收益20万元,同时发挥“联农带农”机制,可为全镇脱贫户、监测户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着力创优营商环境。积极配合开发区完善路网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促进项目落地、便于发展、提升开发区承载力与服务能力的目标。并以此形成资本吸引力,通过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大、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的企业集群在该镇落地,力争形成多个省级水平的智慧产业园,把我镇打造为招商引资的乐土、项目集聚的洼地,带动全镇经济取得长效高速发展的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探索形成化解企地矛盾纠纷“商、建、处、创”工作法,通过“联商、联建、联处、联创”四联机制,达到“同心、同频、同用、同享”四同目标,力求服务精准到位、营商环境优化,该工作法得到上级部门认可,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三、现代服务业多点开花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全镇主要围绕煤炭生产洗选企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汽配维修等服务业,现有各类物流运输队12家,加油加气站8家,火车客运站1座,煤炭发运站4家,运煤专线4条,商超门市68家,饭店26家,宾馆10家,养老院1家,从快递进村、光纤入户,到市场大集、数字商店,越来越舒适便捷的农村生活服务圈,已成为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一)依托现代交通网络,推进镇域商业发展。全镇交通运输行业以点带面、多元发展。培育了以北周庄商贸物流服务区、宏达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打造了山阴县物流运输新枢纽。208国道、206省道纵贯南北,集白线、岱马路横跨东西,县城、北周庄村和岱马路口三个交通节点相互呼应、串联成线,打通了煤炭开采资源上游、运输加工贸易中游和运用转化成品下游全链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全镇商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信息流和资金流。4座煤炭发运站及4条运煤专线的投入运营不仅提高了全镇煤炭运销量,还促进了装卸服务、仓储服务、设备设施租赁、房屋租赁、机械设备加工、修理制造及信息咨询等业务。本地的企业职工、路过的司机游客三五成群相聚于路边的饭店、超市,夹杂着欢声笑语的烟火气,是鼎盛的人气、兴旺的商气,更是经济发展的底气。
(二)厚植优良孝善文化,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近年来,北周庄镇党委、政府把乡风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紧密结合,在全镇大力弘扬孝善文化,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孕育出孝善文化新的内涵。全镇围绕“孝善”主题,扎实推进“以孝治家”行动,深入开展面向老年人群的义诊、义剪、义演,努力凝聚三股力量(孝的力量、家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组织三支队伍(基层党组织队伍、义工队伍、慈善企业家队伍)、实施三大工程(以孝治家大食堂、以孝治家健康家园、以孝治家乡村书院)和落地一项计划(留守儿童计划),不断为基层治理注入孝善力量,培育良风善治。全面启用镇养老中心,现已配备营养餐厅、多功能活动室等养老服务设施,可满足辖区老人多样化养老需求,并将陆续增加户外设施、建设宜居景观,提升其舒适度,逐步融合各项养老服务,延伸服务范围,运用“养老+康养”的管理模式,满足全镇乃至周边地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努力打造乡镇养老服务标杆,全面提升全镇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目前已有5位老年人办理入住,精细的护理工作和温暖的生活氛围为老年人创造了安享天伦、颐养天年的环境。
(三)活化传统村落资源,唤醒古镇乡愁记忆。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北周庄镇各村焕发出时代新韵。燕庄村将宝风山、宝风寺、烟霞洞等的旅游价值与全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把乡风民俗、农耕文化融入到古村落建设过程中,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传统文化底色、守住乡土文明本色。并于2019年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全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以顺应村民百姓幸福生活新期盼为动力,依山造景、顺水造势、强化基建、完善服务,初步建成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魅力小村。镇村两级努力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亲情、友情、乡情”的情感纽带作用,活用“血缘、地缘、亲缘”的社会联结功能,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反哺农村,引导村企人才双向进入、交叉挂职,鞭策年轻选调生、到村工作大学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更多的人铭记乡愁、留住脚步。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北周庄镇将结合全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强规划,创新发展,持续在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上下功夫,在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赵国恒 安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