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当今流行的网络用词,意指当代有些人在面对社会、工作各种压力或是经历某些生活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应对态度,表现为不思进取,放弃努力和追求,甚至辞去工作甘为“米虫”,来获取所谓的平静与满足。虽然佛家道学也讲求精神层面的修炼和悟禅,但是总体来说这两种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选择“躺平”状态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诸如必须有丰裕的经济积累能以本金或利息来维持躺平后的全部开销;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要有负责任的明确安排,如赡养父母,抚育子女,亲朋好友间的互助联系等,真正做到六根清净、不食人间烟火在现代社会中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在亲友和生活、钱物都无阻碍的情况下,“躺平”生活状态开启,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躺平的生活情境:每日里不用工作打拼,不用为加薪晋职烦恼,不用早起忙碌老幼,天天睡到自然醒,吃喝问题按照原计划标准一成不变地进行。无忧无虑应该是“躺平族”追求的理想境界。
无论选择哪种生活状态,保证身心健康愉悦应该是公认的幸福标准。在身体健康和保健问题上,选择躺平的人们多会有一定的要求和重视程度,解脱了工作和社会压力后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满足,多数人会有健康锻炼的安排以求身体强壮无病,但也有少数人,躺平兼啃老,真是“躺着”修身养性,即便有“生命在于静止”的歪理保驾,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新陈代谢能力都会由于过度的闲散而减慢和降低。体现在运动系统方面,由于没有科学性足量运动的刺激,导致骨重建和骨代谢均以低速运行,钙盐流失增多,肌肉关节僵硬,韧带力量减弱,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都会大幅度降低,身体素质下降,易疲劳,严重者会造成骨质疏松甚至废用性肌萎缩;人体的内脏部分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负责完成机体的物质代谢,由于机体整体的能量消耗降低,胃肠等器官蠕动会随之减慢,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肥胖则是体内消耗过低状态下的必然后果,伴随而来的是高血脂、高血压、代谢紊乱等全身性疾病;循环系统由于周围血管没有得到足够的舒缩调节运动,出现血管硬化的几率会明显提升和提前,心肺功能得不到有效锻炼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免疫力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和抗病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再来看一下躺平状态中的心理精神问题,也就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在躺平初期,精神安逸、无追求无压力、极简的生活方式确实能够缓解各种紧张和焦虑,身心得到无限的放松和放空。但是,长期躺平后,在缺失人生目标和动力、枯燥乏味成为常态、身体机能素质开始出现状况的时候,新的问题和焦虑应运而生,由于没有心灵寄托,完全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实现,没有幸福和满足,只有沮丧和失落,成为行尸走肉的过客;在躺平状态中,让人产生快乐愉悦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极度不足,各种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如自卑、烦躁、失眠、抑郁、健忘等接踵而至;躺平会让人懒惰成性,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会无限降低直至丧失,消极无聊的生活态度和心态,了然无趣,成为抑郁症进程的促发因素,也是精神和心理上最致命的危害。
综上所述,躺平虽然表面看起来悠闲自在,无欲无求,实际上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潜在的巨大危害。作为群体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完全的封闭和躺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是对家庭和亲友的背叛和失责,长期躺平的结果,不是抑郁而终,就是悔不当初。在综合考虑下,追求内心平和的同时尽量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保持适度的努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双重关注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建立充实、健康、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