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认识输血中的病毒感染风险

作者 □ 唐玉杰
2024年08月23日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一项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外伤治疗、血液疾病以及重症患者的救治中。然而,输血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尤其是病毒感染的风险。尽管现代医学在血液筛查和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本文将介绍输血中的病毒感染风险,分析常见的病毒类型及其传播途径,并提出减少这些风险的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潜在威胁。

一、输血中的常见病毒感染类型

1、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它能够通过输血、针刺伤以及其他血液接触方式传播。HBV感染的潜伏期较长,感染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病毒携带者,并通过血液传播给他人。尽管目前血液中心会对所有献血者进行HBV筛查,但由于病毒在潜伏期内可能无法检测出来,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与HBV类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HCV感染者有可能终身携带病毒,并且在长期感染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与HBV相比,HCV的检测和筛查技术相对复杂,因此输血传播的风险也略高。虽然医疗机构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但HCV感染风险依然是输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HIV感染者的血液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通过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极高。为了防止HIV通过输血传播,各国普遍实施了严格的献血者筛查程序,并对所有血液产品进行多重检测。尽管如此,病毒检测的窗口期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这也是输血中的潜在风险之一。

二、输血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与机制

1、直接血液传播:输血是病毒传播的最直接途径之一,因为病毒可以通过受感染的血液直接进入接受者的血液循环系统。除了输血,血液制品如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等也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

2、病毒载体的生存能力:病毒在血液中的生存能力因病毒类型不同而异。HBV、HCV和HIV等病毒在血液中可以长时间存活,这使得它们在血液制品中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此外,一些病毒如西尼罗河病毒和寨卡病毒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尽管这些病毒的传播风险较低,但在特定流行地区仍需特别关注。

三、减少输血病毒感染风险的措施

1、严格的献血者筛查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病毒感染风险,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献血者筛查标准,包括详细的健康调查和血液检测。献血者需提供详细的健康历史,并接受一系列病毒筛查测试,如HBV、HCV、HIV、梅毒等。此外,要求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定时间内避免高风险行为,如不安全的性接触、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等,这些措施显著减少了受感染血液进入血库的可能性。

2、改进的血液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核酸扩增检测(NAT)被广泛应用于输血前的病毒筛查,能够有效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升检测的准确性。此外,先进的病毒灭活技术也被应用于血液制品的处理过程,进一步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3、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是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策略。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输血指征,只有在患者确实需要时才进行输血。此外,采用替代疗法如铁剂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可以有效减少输血需求,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4、公众健康教育和预防:提高公众对输血中病毒感染风险的认知水平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让人们了解输血的潜在风险及如何预防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风险行为,从而降低输血病毒传播的几率。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充分了解输血的风险和相关的防护措施。

总的来说,输血中的病毒感染风险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而大幅降低,但仍然不容忽视。通过严格的献血者筛查、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以及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然而,公众对这一风险的认识和预防仍需进一步加强。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充分利用输血疗法的同时,将病毒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护理对策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08/23/017837.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