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急诊外科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及时、准确的处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将介绍骨折的紧急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如何应对突发性骨折,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初步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骨折的识别与初步诊断
1、骨折的类型:①闭合性骨折:骨折未穿透皮肤。②开放性骨折:骨折穿透皮肤,骨头暴露在外。③完全性骨折:骨头完全断裂。④不完全性骨折:骨头部分断裂。
2、骨折的症状:①剧烈疼痛: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的疼痛。②肿胀与淤血:受伤部位迅速肿胀并出现淤血。③畸形:受伤部位出现异常形态。④活动受限:骨折部位的活动受到严重限制。
3、初步诊断:①视诊:观察受伤部位的肿胀、淤血和畸形情况。②触诊:轻轻触摸受伤部位,感受骨头的断裂情况。
二、紧急处理步骤
1、止痛与固定:①止痛:可以使用冰袋冷敷来缓解疼痛,同时减轻肿胀。冰袋应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再敷,避免冻伤皮肤。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②固定:使用夹板、绷带等工具将骨折部位固定,避免进一步损伤。固定时应确保操作轻柔,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固定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防止骨折移位加重。
2、防止感染(针对开放性骨折):①清洗伤口:使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异物。清洗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伤口,保持无菌操作。②消毒: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应选用适合的消毒液,避免刺激伤口,影响愈合。
3、保持受伤部位稳定:①临时夹板:使用临时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减少移动带来的痛苦。夹板应尽量覆盖受伤部位的上下关节,以确保固定效果。②避免移动: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应避免移动患者,尤其是骨折部位。尽量让患者保持静止,减少不必要的移动,防止进一步损伤。
三、急诊治疗与后续护理
1、急诊治疗:①X光检查:通过X光检查确定骨折的具体情况。X光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②复位:必要时进行手法复位,将断裂的骨头重新对齐。复位通常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③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法稳定骨折,提高愈合效果。
2、后续护理:①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肌肉力量恢复等,有助于恢复正常功能。②营养支持:合理饮食,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折愈合。营养支持包括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等,以及适量补充维生素D。③定期复诊: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复诊时,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康复顺利进行。
四、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一:随意移动患者。很多人在遇到骨折患者时,习惯于随意移动患者以寻求更舒适的姿势。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骨折进一步加重。因此,应尽量避免移动骨折患者,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
误区二:未进行有效固定。未有效固定骨折部位会导致骨头错位,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夹板、绷带等工具将骨折部位固定,减少移动带来的伤害。
误区三:忽视开放性骨折的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如果未及时清洗和消毒,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感染,必要时及时就医。
五、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急性期康复:(骨折后的前几天至几周)目的是为了减轻疼痛、控制肿胀、以及防止肌肉萎缩。通过抬高受伤部位,减轻肿胀。比如简单的握拳或抬腿练习,可以减少肌肉的萎缩。
2、修复期康复:(通常是骨折后的几周到几个月)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轻度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手指、脚趾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帮助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
3、功能恢复期康复:(通常在骨折后的几个月至一年)目标是为了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进行站立平衡、单腿站立等训练,增强协调性和平衡感。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减少日常活动中的跌倒风险,提升患者的信心和行动能力。
总之,通过正确的识别、初步诊断、紧急处理和后续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希望公众在急诊环境中更好地应对骨折,保护自己的健康。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