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中存在晶状体,这个晶状体就好比照相机镜头一样,我们在使用照相机时,如果镜头浑浊,所拍出的照片也会模糊,同样,如果眼内晶状体变浑浊,也会造成视物模糊,这就是白内障,其会对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全球致盲性眼病中,白内障居首位。我国白内障发病率也居高不下,特别是中老年人。那么白内障有哪些病因和早期征兆?又该如何治疗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做出详细介绍。
1.白内障的病因
营养素代谢:有研究人员经动物观察,发现体内如果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者维生素,就可能会引发白内障,比如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以及钙、磷等。
外界温度:根据有关调查,发现超过60岁的工人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其白内障发病率明显升高。
阳光和紫外线:阳光和紫外线直接参与白内障形成过程。在衰老的晶状体当中分布有钙离子,受到紫外线的影响,可能会使这些钙离子和磷离子相结合,进而生成磷酸钙,这类物质不可溶解,并会造成晶体逐渐钙化、硬化。此外,在晶状体氧化还原过程中,紫外线也会参与其中,发挥一定作用,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并由此引发白内障。
内分泌紊乱:如果人体存在内分泌紊乱情况,也可能导致白内障。比如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相比,其发生白内障的概率就更高。
硬化脱水:如果人体出现脱水症状,导致体内液体发生代谢紊乱情况,就可能会生成部分异常物质,使晶体受损。
2.白内障的早期征兆
第一,视力变化。一些中老年人视物模糊症状不断加重并且呈无痛性,或者有些人近视度数在常年不变情况下突然加深,或者调整镜片度数之后仍不能提高视力,此时就要警惕白内障了。
第二,老花镜度数变化。一些中老年人平时看近处物体时需要戴老花镜,但突然发现在不戴老花镜的情况下也能看清近处,或者老花镜的度数突然减少,此时有些人会认为自己视力变好了,其实不然,这很可能是出现了白内障。
第三,眩光、重影。白内障早期患者在晚上看灯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所有的灯光都有一圈红晕或者拖着一条尾巴,或者在单眼看一个东西的时候会把它看成两个或者多个,这些表现都反映出晶状体质地有不均匀改变情况,在看光的时候出现了散射。
除了以上三个症状,一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还可能在阳光下出现视物模糊症状,或者视物颜色变化,或能看到东西但无法清楚地看到细节等。
3.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一方面,可服用维生素C或维生素E制剂。对于一些白内障患者来说,可通过服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调理病情,避免症状进一步发展。像维生素C或维生素E制剂,可以抑制自由基生成,同时还有助于清除自由基,有效修复受损细胞。患者坚持服用这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病情,甚至有些患者的病症会消失。另一方面,可服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有些患者的白内障是由糖尿病引发的,此时在治疗过程中就可服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药物作用使醛糖还原酶活性受到抑制,而且对糖尿病后遗症还有较好的预防以及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一方面,可采取激光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体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粉碎晶状体核,相关物质变成乳糜状之后吸出,一同吸出的还有皮质。采取激光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会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并将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如果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或者视力小于0.3,为帮助患者提高视力,就可选择做此手术。此手术具有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切口小等优势。另一方面,可采取白内障晶体囊外摘除术,主要是在白内障囊外做切口,通过切口排出已经浑浊的晶状体核,同步将皮质吸出。此手术同样要保留晶状体后囊,并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患者接受这一手术后其视力功能可快速恢复。
4.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白内障手术之前,需要进行科学评估。虽然白内障手术技术相对成熟,手术创伤比较小,时间也较短,但只要是手术都会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多会存在慢性疾病,像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或者有的患者存在一些其他的眼部疾病,如眼底问题、青光眼、高度近视等,所以要先控制患者病情,使其基础疾病平稳之后再做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之后,要做好护理工作。虽然白内障手术比较简单,但为保证治疗效果,还要在术后加强护理。其一,要遵医嘱用滴眼液,切勿自行停药,滴眼液使用量以及频次也不能擅自调整,而且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其二,术后三个月内要避免眼睛表面进入生水或其他液体,切忌漂流、游泳等风险活动,以防眼球感染。而且术后三个月内人工晶状体尚未长牢,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揉眼,不可做剧烈运动以及重体力活动,防止患者眼部和头部受到外力影响,并由此引发人工晶状体脱位情况。其三,要均衡饮食,注意合理膳食,并且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及硒等的食物,可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材,像核桃、牛奶、胡萝卜等。
白内障是晶状体和/或晶状体囊混浊的疾病。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白内障发病率非常高,严重情况下可致盲,为防止出现严重后果,白内障患者需及时治疗,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