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磅称重,当面结算……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杜朱村秸秆收储中心,常常能看到挂广西、云南牌照的大货车驶出,将这里加工好的秸秆送到万里之外的养殖场。
这两年,杜朱村将秸秆深加工做成了大生意。每逢收获季节,杜朱村全员都会加入打包运送秸秆的行列中。收储中心门口,各色农用车排起长队,送到这里的秸秆,经过揉丝、粉碎、除尘等工序后,便可加工成饲料。“没加工的秸秆一般卖到360元一吨。我们加工后,一吨秸秆能卖600多元。”杜朱村党总支书记杜桂林说。
庆安镇一直是农业大镇,大都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收获季节时,秸秆处理是村里干部群众的一大烦心事。
“一方面愁秸秆没处放,一方面愁集体经济增收没路子。”杜桂林说,村“两委”成员商量后,将目光瞄准秸秆回收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也能为合作社和村民开辟一条增收之路。2021年,村集体和合作社成员出资入股80余万元,购买秸秆收储机械,当年夏季完成秸秆收储2400吨,销售收入达64万元。2022年,杜朱村利用上级扶持和村集体配套资金,建设了8000平方米厂房,购置加工机械,完成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大大提升了秸秆保存质量。
为了节省收储中心的运营成本,杜朱村“两委”班子一同上阵。“现在大车司机一天得500块钱工资,我们‘两委’班子4个人有货车驾照,一天能省2000块钱!”杜桂林指着收储场地介绍,开着抓挖机卸货的是村委委员朱凯强,忙着将成包的秸秆划开的是村民小组长张建设……年龄较大、不会开机器的“两委”成员们,则自觉承担起了夜间看护场地的任务。强大的组织凝聚力,是杜朱村能把秸秆做成产业的重要因素。
目前,杜朱村秸秆收储中心夏、秋两季可以收储加工秸秆6000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收,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务工100余人,真正实现了“门口有产业,门前能增收”。(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