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作者 何杨
2024年10月16日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

其发病机制复杂,预防策略也需从多方面入手。

发病机制

1. 动脉梗阻与狭窄:

动脉梗阻: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处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块及血液分解物等游离脱落,阻塞脑部动脉,导致脑供血异常,从而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若突然发生一过性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同样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2. 系统灌注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狭窄后,在低血压或血压波动时,会引起病变血管的血流减少,相关脑组织发生低灌注,导致脑组织缺血,最终引发缺血性脑病。

3. 血液学原因:

避孕药、妊娠、手术后等因素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则因血液粘稠度增高,也容易引起此病。

预防策略

1. 控制基础疾病:

防治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脂肪含量,减轻体重,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并坚持口服降压药物。

防治糖尿病:检测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教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

防治血脂异常: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定期复查血脂,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2.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者应戒烟,所有人都应避免被动吸烟,并加强宣传教育,劝导有饮酒习惯的人适度饮酒。

控制体重:肥胖和超重者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饮食,适当减轻体重。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质,减少油腻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避免过量摄入甜食,以防血液粘稠度增高。

4. 定期体检与筛查:

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对于已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需定期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或CT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5. 药物治疗与康复:

对于已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需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预防再次发作。

康复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等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但通过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定期体检与筛查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与康复,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保护脑血管健康。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长征医院卫生院)

上篇:守护生命线,远离感染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10/16/020190.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