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对策探究

作者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谢意
2024年10月28日

就业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普惠民生的重要工程。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进及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当前高职学校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需要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现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入手,浅谈高职生就业压力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分析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积极对策。

伴随新高考改革工作的深度落实,当前高校学生总体数量不断增加,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一些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的就业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当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有效分析,还要结合当前社会现状,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

(一)就业机会较多就业压力较大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扩张,高校学生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导致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逐步增大。虽然社会层面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互联网也为学生信息获取提供了便捷渠道,但是很多学生在求职中依然面对较大的压力。学生有畏难心理,逃避就业,延后就业等消极态度,使得学生就业成本增加。

(二)高职学生就业满意度不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的薪酬福利、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这导致很多高职生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就业满意度较低。

(三)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使得很多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存在求职预期过高,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也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频频碰壁。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就业指导相对不足

高职院校校园育人工作的开展,大多围绕专业知识而展开,对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相对不足,一些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指导的推进相对比较完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经管类、人力资源类,就业指导开展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整体就业比较困难。

(二)市场存在挤压效应

当前,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对有技术、有经验的求职中央更加青睐,这使得很多高职应届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压力较大。企业不愿花时间培训应届毕业生,而应届毕业生慢就业,又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自身存在观念偏差

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追求高薪,追求稳定以及坐等靠心态,这使得学生在就业中不能主动转变,错失就业良机。还有一些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面对恰当的机会不能争取,这也导致学生就业能力不强。

三、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积极对策

(一)整合资源优化就业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善中,要能够整合资源,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一方面,学校要与当地的优势企业有效合作,打造特色化专业,促进人才在本地顺利就业。提高学校办学能力的同时,能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学校也可以将企业的力量引入到学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以成功企业人的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另一方面,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促进学生经验积累。当前企业对人才经验有更高的要求,学校要能够积极与企业、政府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确保学生在就业之前就积累了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样学生在就业中才能更有优势,一些优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被企业留用,对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氛围顺利熟悉和适应。

(二)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转变就业观念与提升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学校方面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与国情。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资源与平台支持,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为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和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从社会保障层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津贴,在贷款、证件审批、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通过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相应的创业服务指导,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自身职业目标。

(三)关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求职中的种种挑战与压力,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团队拓展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学会自我面对与调适。同时,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便在求职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总之,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整合资源,为学生自身成长提供助力,引导学生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心理素质,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上篇:关于衡水市激发消费潜能,促进消费提振的对策研究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10/28/020648.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