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甜蜜的负担,发病概率很高,据最新的一次全国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也就是说每9个成人就有1个有糖尿病,可能我们在大街上走着,迎面走来的帅气大叔就是个糖友。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很高,世界范围内预计有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全球平均发病率在4.4%左右。糖尿病共病抑郁的现象亦不容忽视,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概率高2-3倍。研究表明,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仅有约1/3的糖尿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抑郁症的因素很多。由于糖尿病是个慢性疾病,不能治愈,长期生病会产生抑郁的情绪。糖尿病的并发症会让患者产生恐惧,担心得了糖尿病会眼睛瞎、烂脚、肾功能衰竭等,这些严重的病变会使病友感到绝望和恐惧,长期以往就会产生抑郁情绪,特别是对那些有多疑特质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对病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过度敏感,从而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产生抑郁情绪。饮食对血糖影响很大,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加以控制,有很多的饮食禁忌需要遵守,这样就难以避免的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享受美食的过程会产生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情绪,这样一直处于一个忌口的状态,短时间内还可以忍受,长时间里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崩溃,产生抑郁情绪。因为糖尿病需要终身的治疗,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或合并症,医疗费用则会更高,这些医疗费用会给患者很大的经济负担,使患者每次在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的时候就会加重一次对自己经济状况的担忧。这样来自医疗费用的压力就会使患者处于一种焦虑、担忧、自责、后悔的情绪之中,就特别容易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表现为心情低落,提不起兴趣,高兴不起来,比如原来喜欢打羽毛球的,现在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原来涨工资了很高兴,现在升职了也高兴不起来,整天郁郁寡欢,眉头紧锁。抑郁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最严重的就是患者做出自杀行为并且成功了。要注意区别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与糖尿病心理痛苦,此两种情况相关但又有区别。糖尿病心理痛苦是个人针对患糖尿病、糖尿病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的情绪反应,所以不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了痛苦、抑郁情绪就是抑郁症了,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和评估。抑郁症带给患者的痛苦是巨大的,如果家人、朋友等不理解,会加重抑郁症的病情。如果患者羞于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而不及时治疗,那就会使病情雪上加霜,导致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应提高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认识,关爱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共同战胜糖尿病和心理困境,重拾生活的快乐与希望。
两病共存的危害远远大于这两种疾病单独存在。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可使生活质量降低,医疗保健支出显著增加,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增加,甚至使患者死亡率增加3倍。抑郁症导致患者不愿意积极治疗和管理疾病,不愿意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和使用药物治疗等,导致血糖控制恶化,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抑郁症状也可能导致患者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不愿意寻求医疗帮助或寻求心理咨询等。
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增加适量的体育活动和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全方位的治疗和关爱,可以有效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抗击疾病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糖尿病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减少对患者的误解和歧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当医生面对血糖控制不佳、治疗依从性差、常有疼痛和其他躯体不适主诉及医患关系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时,更应高度怀疑抑郁症的可能要注意区别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与糖尿病心理痛苦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诊断率仍然偏低,相当多的抑郁症仍未得到诊治。抑郁症患者需要被理解、被支持,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应得到家人和医生的重视。
心理健康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部分,医生、患者、家属都要有这样的认知,尽早发现和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不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抑郁症的判断需要临床医生从临床特征、既往病史、生活环境、量表或问卷、实验室指标等多个维度对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相关病因、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自残风险和功能障碍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及家属需要配合,而且要认识评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根据治疗的需要分阶段对患者定期评估。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