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已成为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在此背景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被赋予了重大使命,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积极布局,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缓解大城市大型医疗机构的压力,同时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骨科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国家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尤为关键。高质量的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然而,骨科医疗中心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保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发展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骨科医疗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在人才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骨科医疗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进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是提升骨科区域医疗中心整体水平的关键。第一,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建立涵盖基础知识、前沿技术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课程、专题讲座和临床实习,使医护人员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注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起完善的产学研结合教育体系。第二,要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医疗中心。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医疗中心的吸引力。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如学术研究、临床实践和管理岗位等,使医护人员看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增加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忠诚度。同时,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如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邀请短期交流学者等,丰富医疗中心的人才结构,提升整体专业水平。第三,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也是保证医疗中心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立人才储备库,提前储备一批高潜力的年轻医护人员,为未来的人才需求做好准备。储备库应包括医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职进修人员等,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实践,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胜任相关岗位。
二、优化人才使用与管理
优化人才使用与管理是确保骨科区域医疗中心高效运作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措施之一。第一,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优化人才使用的重要基础。通过透明、公正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客观反映医护人员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应覆盖专业知识、临床技能、服务态度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确保全面评估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和反馈会议,不仅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第二,完善激励与晋升机制是提升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应建立起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如奖金、晋升机会、学术交流和进修机会等,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奖金和晋升机会应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绩效、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公平和公正。通过提供清晰的晋升路径和公平的晋升标准,鼓励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第三,在人才使用方面,应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的特长和优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应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机会,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提升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管理人才,应加强管理培训和领导力培养,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团队建设,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第四,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也是优化人才使用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应鼓励和支持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设立职业发展指导办公室,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咨询和指导,帮助医护人员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提升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第五,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和更新医护人员的工作绩效、培训记录和职业发展情况,便于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排班、调度等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第六,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促进管理层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双向沟通。定期召开座谈会和沟通会,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增强医护人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工作环境。
三、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第一,制定明确的服务质量标准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服务质量标准应涵盖诊疗效果、服务态度、医疗安全、服务效率等多个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标准,确保各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服务质量标准应包括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指南,确保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有章可循,从而减少医疗错误和提高服务质量。第二,加强服务流程管理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优化诊疗流程、简化服务环节、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医疗中心应定期对现有的服务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发现并解决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病历系统和智能排班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流程,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第三、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热情。医护人员应学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通过定期开展服务质量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第四,医疗安全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应建立严格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等措施,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五,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真实评价和意见。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医疗中心应积极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患者的需求和选择,提供周到和细致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第六,引入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高端医疗设备和新技术,提升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医疗中心应保持对医学科技发展的关注,积极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参与科研项目和临床试验,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进步。
(本文为2024年度山西省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研究课题一般课题《骨科区域医疗中心人才高质量发展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相关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SXRLZY2024107)
(作者单位:山西白求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