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就业岗位不足、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充分就业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全球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传统产业亟需进行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而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和生物科技等正在快速崛起。这一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技能和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迫切需要。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体现在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发现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岗位稀缺或薪资偏低。与此同时,企业急需具备新技术和新思维的人才,来推动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填补这一人力资源的空缺,还能通过提升毕业生的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进而实现就业率的提升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心理辅导。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可能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的上升,激化社会矛盾。失业和就业不稳定会加重社会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进而影响家庭和社会的整体和谐。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与实习项目。这包括定期举办校企联动的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和行业交流活动,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实际需求。通过设立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积累经验。此外,企业可以参与课程设计,帮助高校调整专业设置,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支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通过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减轻就业过程中的焦虑感。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提升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整体幸福感。
第二,优化专业设置,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新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开设与新兴产业相关的课程与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一方面,高校应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鼓励开设与新兴产业相关的课程,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可持续发展等,确保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具备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技能。同时,推动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例如,可以在计算机专业中引入心理学、设计思维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应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尤其是中小企业。同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创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提供创业培训与辅导。此外,政府应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为毕业生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与人才的良性互动。
第三,强化职业指导,建立终身学习机制。长时间的高失业率会削弱年轻人对社会的信任感,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不仅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的需求,更是实现社会长远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方面,高校应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服务。定期举办职业规划与求职技能培训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此外,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模拟面试、简历写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从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提升职业素养。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终身学习变得愈发重要。高校应鼓励毕业生在工作后持续学习,提供在线课程、职业培训与研讨会等多样化学习机会。与企业合作,推出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此外,高校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课程、职业证书等进行自我提升,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转型与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不仅强调技术的革新,更注重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既是适应新时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需各方协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系2024年度山西省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研究立项课题“新质生产力驱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SXRLZY202406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