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写作,着实一件让人头疼的事。特别是像我们煤矿单位里要求的那样,将一线职工的故事宣扬出去,将企业的形象树立开来,这就需要一定的新闻功底,奈何下井的矿工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写作动脑的事情都是避而远之,宁可去头面上出力干活,也不愿拿起那轻轻的笔。
作为单位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领导曾多次找到我商量,让我扛起宣传报道这面旗子。起初我是百般推辞,但终究是磨不过而被赶鸭子上架的。之后的日子里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从版面了解到新闻写作的素材与分类,并尝试着起笔书写,虽比葫芦画瓢偶有书成但读来总觉得是东施效颦毫无特色,不由得废纸捏团一篓接着一篓,脑袋更是一阵阵地发紧。
就在我如坐针毡而发愁写作报道之时,便听到单位领导告知,说邀请了一位报社记者前来讲座,欲给我们基层的通讯员上一堂新闻写作专业课。这一消息可谓及时雨,当日我做足了准备,课堂上潜心学习认真聆听并记录,课下更是找到了记者老师,并畅聊心中的写作困惑。面对我这样的初写者,他悉心解答间还给予了莫大的鼓励,那次学习使我印象深刻。
我们矿矸石山上的信号工王师傅在今年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状元”头衔,谁曾想课间的交谈竟让记者老师眼前一亮,原本两节课的时间安排被他延长到了三节课,而最后一节课准备来个实地采访。为此,矿上宣传部结合安全管理部门迅速组织,在主管单位专职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学员便跟在记者老师的身后一同前往了矸石山。
信号岗位在矸石山的最高处,可谓矿山地面最远的工作场所。从厂区做好准备开始,其间要经过地面罐笼房、山下信号把钩处等,徒步约几里地,每一处岗位记者老师都会详细观察和记录,中间还向职工们了解王师傅这个人,并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录音笔拿出,认真地记录着被访者所讲述的话语。特别是记者老师肩膀上斜挎着的背包,据说里面装着的是照相机,用来给被访者照相用的。
直到高高的矸石山耸立在阳光之下,中间轨道旁的一条小道陡峭而上。说实话,在矿山工作这么多年,我亦是头一遭上矸石山,一口气徒步几百个台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可前方的记者老师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在其后方的我看他汗水湿透了后背,便开口要帮忙背一下照相装备,他却回眸一笑而拒,见我额头冒汗又望了望后面,这才稍作停顿讲到采访装备可谓手眼,如同身体不可或缺的部位,要好好爱护才行。
一座小小的信号房就扎在山顶之上,待到达目的地后记者老师首先上前与王师傅打了照面,在得知来意后两人便开始了交谈,而我们亦站在后方认真学习,虽然一开始王师傅显得拘谨,但记者老师家常般的语言总能给人以亲切感。家人的提及、工作的状态、日常的生活等,内容包括方方面面,特别是现场的采访,熟悉的场所让王师傅没有了一丝紧张,反倒是常年空荡的岗位突然来了这么多人,而且大家还都不愿聆听他的故事,便满脸笑容地敞开了话匣子。
几日后,关于王师傅的一篇标题为“且看‘状元’如何炼成”的通讯在报纸最显眼的位置被报道,中间还配上了他笑容洋溢的特写照,我捧在掌心认真拜读,在字里行间感受着其精彩的故事,回想起跟着记者去采访的每一幕,以及老师所讲过的每一句话语,恍惚间对宣传报道和新闻写作有了感悟。我亦开始拿起手中笔前往基层一线,在与被访者的交谈中收获笑容,收获快乐,收获讲好每一个人故事的魅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