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们的消费水平都在稳步上升。大学生是当今时代的特殊消费群体。当今社会发展多元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购及货币电子化催生了更多的消费形态。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消费行为存在非理性、消费结构不合理及理财意识淡薄等问题。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取向。本次实践调查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理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动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念提供正确引导。
一、调查情况
1.调查对象:永州地区高校在校学生;
2.调查方式:以线上调查为主,采用电子问卷调查为主,问卷由19道题组成,针对大学生消费方式及来源等方面。共对三所学校(其中两所高职院校)发放了150份问卷;
3.调查内容: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初步了解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均月消费、生活费来源及生活费支配等问题;
4.调查步骤:初期明确实践目的及内容,并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中期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对应的调查对象;后期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二、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均月消费、生活费来源、每月吃饭的及购置生活用品的费用、聚餐的次数、是否主动给父母购买物品、是否会购买奢侈品、消费方式、消费偏好等进行提问、收集和分析。问卷数:133(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为88.67%。其中男性大学生占31.58%,女性大学生占68.42%)
(一)问卷情况
1.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均月消费
月平均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的学生占比9.77%;1000元-1500元占46.62%;1500元-2000元占32.22%;2000元以上占11.28。
2.生活费来源
大学生的生活费全部来源于家庭的占53.38%;部分来自家庭、部分靠自己赚取的占42.86%;全部靠自己赚取的占3.76%。
3.大学生每月用于吃饭的费用
大学生每月吃饭费用的金额在300元以下的占比1.5%;在300元-600元的占比34.59%;在600元-1000元的占比43.61%;在1000元以上的占比20.3%。
4.大学生购物方式
大学生在网上购买物品的占82.71%,在实体店购买物品的占17.29%。
5.每月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费用
每月使用100元以下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占11.28%;使用100元-500元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占71.43%;使用500元-1000元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占14.29%;使用1000元以上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占14.29%。
6.每学期在化妆品或护肤品方面的花费
大学生无购买过化妆品或护肤品的占比为6.77%;花费200元以下使用化妆品或护肤品的占比44.36%;花费200元-500元使用化妆品或护肤品的占比39.1%;花费500元-1000元使用化妆品或护肤品的占比6.77%;花费1000元以上使用化妆品或护肤品的占比3.01%。
7.与同学或朋友间聚餐的次数
大学生与同学或朋友间从不聚餐的占比5.26%;一月一次或两次聚餐的占比为70.68%;一周一次或两次聚餐的占比为24.06%。
8.是否会主动给父母购买衣物食品
大学生会主动给父母购买衣物食品的占比为42.63%;大学生不会主动给父母购买衣物食品的占比为47.37%。
9.是否会购买奢侈品?
大学生从不购买奢侈品的占比51.13%;偶尔购买奢侈品的占比46.62%;经常购买奢侈品的占比2.26%。
10.每学期用于购买学习资料、课外读物的费用
大学生从不购买学习资料的占比为3.01%;花费1元-50元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的占比为35.34%;花费50元-200元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的占比为51.88%;花费200元以上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的占比为9.77%。
11.自己的生活费是否够用
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费不够用的占比为18.05%;认为自己的生活费有富余的占比为21.8%;认为自己的生活费刚好够用的占比为60.15%。
12.每月在恋爱方面的支出
大学生每月无恋爱的支出占比53.38%;每月支出1元-200元在恋爱方面的占比20.3%;每月支出200元-600元在恋爱方面的占比20.3%;每月支出600元以上在恋爱方面的占比6.02%。
13.使用视频直播APP时每月打赏礼物金额
大学生不使用视频直播APP打赏的占比为39.1%;观看但是不打赏的占比48.12%;打赏礼物金额为0-100元的占比10.53%;打赏礼物金额为100元以上的占比2.26%。
14.月消费用于哪些方面
大学生的消费用于伙食的占比为75.19%;用于购置衣物的占比为72.93%;用于生活用品的占比为71.43%;用于日常交际的占比为60.15%;用于交通通讯的占比为54.89%;用于娱乐旅游的占比为33.83%;用于学习用品的占比为31.58%。
15.花钱的方式
大学生花钱是全部计划好再花的占比10.53%;能省则省的占比28.57%;想花就花的占比11.28%;一边花一边打算的占比48.12%;其他则占比1.5%。
16.使用哪些预支方式付款
大学生从不用预支付的占比为60.15%;使用花呗支付的占比为34.59%;使用借呗支付的占比为12.03%;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占比为12.78%;使用其它支付方式的占比为8.27%。
17.每月的生活费有余时,你会把它用于哪里
大学生有剩余生活费时,用于存起来的占比为68.42%;用于吃喝的占比49.62%;用于旅游的占比为48.12%;用于添置衣物的占比为39.85%;用于买书的占比为26.32%;用于其它用途的占比为9.02%。
(二)现状问题
1.消费来源主要来自父母。据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选择父母供给,40%以上选择打工兼职赚取一部分生活费,仅有10%不到全靠自己赚取生活费。由此说明学生对父母的经济依赖程度仍是非常高。
2.消费差距较大。由调查可知,有部分同学的月消费为600元-1000元,而有另外一部分的同学的月消费超过了2000元,消费差距较大,会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
3.生存资料消费占绝大部分。大部分学生在校的月消费为1000元-1500元,而每月用与吃饭的费用大约为600元-1000元,可知,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满足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
4.消费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的消费种类以及消费方式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据统计,有48%以上的学生消费观念是一边花一边打算,节俭意识不够强烈,可能会无法对自己的生活费开支进行合理的计划与划分,自控能力不强,容易造成不理性消费。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等诸多消费结构里面,首先考虑生存资料消费,但也注重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可见大学生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消费阶段。
三、对策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规划合理的费用支出。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生活费都是靠父母提供的,对家庭还是比较有依赖性的。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做寒假工、暑假工以及一些大学里的勤工兼职和努力学习获得各种奖学金,学校也可以提供一些兼职的渠道和平台来帮助需要的学生。培养理财观念更是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而是需要长期的理性消费作为基础。
(2)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对待自己的消费行为。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月消费情况存在着两极分化,可能出现不好的消费心理。在这个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克服有攀比的消费心理,减少一些盲目追求潮流、花钱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良的消费行为。
(3)建立合适的消费结构。大学应该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从产品的价格、种类、服务等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需求。同时学校也可以适当开放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公开课,指导在校大学生懂得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做到吃的营养均衡、穿的实用耐看、行的省钱方便的良好消费风气。
(4)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注重学习消费和精神消费,养成健康消费习惯。据统计,当代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颇高,主要都花在了温饱上,对于学习和精神层面并不是很多。然而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因此,注重学习消费是大学生必要的。注重精神消费也是很必要的,它不但可以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可以让大学生有更深的内涵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