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绿”“大同蓝”“大同清”给外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山西大同的一张张靓丽名片。作为传统的能源型城市,大同市在落实“双碳”行动中,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谋求全方位转型并取得积极成效。其中,“能源+算力”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今年11月份,《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的发布引发广泛关注,大同市在全国295个城市中名列第三。这一成绩不仅反映出大同在“能源+算力”发展道路上的迅猛进步,更标志着该市在全国算力布局中取得重要地位,“能源+算力”成为推动大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京东物流(大同)客户服务中心。 资料图片
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 资料图片
从“输煤炭、输电力”到“输算力、输服务”
初冬时节,全国首个零碳消纳、大规模AI算力超级能源园区——秦云基础灵丘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秦云基础解决方案总经理许俊介绍:“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全预制建筑技术,以‘能源+算力’的模式深度整合产业链,成功打造国内首个工业建筑主体100%预制的算力中心大楼。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与安全性,推动本地算力基础设施产业提速超车,将为大同乃至山西AI算力产业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大同拥有丰富的煤电能源,能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可助力算力中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另外,作为能源地区,大同市在电力传输、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能够满足算力中心对高带宽、低延迟网络的需求。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土地使用优惠等,以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建设算力项目,推动“能源+算力”产业发展。大同市积极引入多个数据中心,打造大规模AI算力超级能源园区,实现本地算力基础设施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大同加快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型。
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开始,大同先后引进中联数据、京东集团、抖音集团、科大讯飞、广州禹迹、滴滴科技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引进国内知名的标注数据企业58家。
2024年1月—10月,大同市在用、在建数据中心规划总投资761亿元,已投运服务器61.5万台,用电量超34亿千瓦时,预计年底将突破40亿千瓦时。这一庞大的算力基础,使得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字服务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为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紧紧抓住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大同市牢牢把握算力需求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区位、能源、气候、网络、产业等优势,综合施策,不断强化数据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大同目前已形成“存储计算—设备制造—标准分析—融合应用—数据标注—安全服务—人才培养”全产业链数据发展格局,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几年来,落地大同的京东电商产业园已累计培育企业165家,涉及新媒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大健康、呼叫服务等领域。在众多龙头企业的牵引下,本地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得到了激发和带动,“能源+算力”的聚合效应越来越强,辐射范围越来越大。
11月26日,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大同黄花”以及大同黄花菜深加工产品——黄花茶、黄花酱等,还有大同高寒特色小米、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等21种产品,搭乘算力通道正式上线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通过大同媒体和宁波日报推出的“媒体联盟优选山西大同特产特惠”活动,搭乘高效便捷的算力快车,使极具塞北特色的大同土特产能够规模化走进长三角居民家中,以满足江浙沪百姓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大同市被确定为国家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七个城市之一。在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报告中,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环首都核心算力城市。
能否提供安全的算力服务,是人们对算力建设的关注重点之一。在“能源+算力”建设进程中,大同市以高能级龙头企业为牵引,确保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受到了业界的肯定。
不断推动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推动鼓励龙头企业结合自身应用需求,提供“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一体化算力,推动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在相关政策鼓励和驱动下,大同市通过建设能源算力应用中心,实现能源流与信息流的深度融合,支撑能源智能生产调度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多能协同互补。
目前,以“先进算力+先进能源”为建设理念的零碳数基·桃花源大同灵丘超级能源综合体基地一期项目正在灵丘县落水河乡加紧建设。该项目由秦云基础投资建设,整体规划200MW算力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建设园区增程式共享储能站、算力产业专用水处理站及废水回收处理站、综合能源站、热交换站等。此外,还规划建设超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通过上游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下游超级能源综合体消纳的源网荷融合互动,实现区域绿色电力就近、就地消纳和区内碳抵消置换,创新发展算力源网荷储融合新模式。
在实现产业链条的“跨界”优化和“垂直”整合中,大同市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大力引进传智教育集团,建成年招生规模达5000人的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预计明年正式开始招生。这是全国第一家专门面向互联网、智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行业的全日制统招大学。
人力资源“蓄水池”效应也在加速形成。今年以来,大同市与入驻龙头企业积极运用“线上+线下”双模式融合发展模式,数据标注产业职场已全面覆盖大同的10个县区,相继建成东风里数据产业服务基地、万向城职场、京东科技职场等19个大型职场,席位达1.8万个,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数据产业已实现就业3万多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其中应届生占到了27.3%。并在积极布局大同市职场建设的同时,辐射带动多个分布式数据标注基地在山西形成,包括太原、晋中、阳泉、运城、长治等地,相关产业人员近8000人。
(据《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