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治疗,作为终末期肾脏病变及其他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清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然而,这一治疗过程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患者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可能会面临多种并发症。
本文将对血液净化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进行详细解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血液净化治疗的风险与并发症
1. 低血压:血液净化过程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引发头晕、乏力,严重时甚至休克。
2. 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血液净化的中后期,尤其是下肢肌肉,可能与电解质失衡、脱水等因素有关,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
3. 感染:由于多次穿刺血管及使用透析器等体外循环装置,患者可能发生感染,如败血症,感染可能出现在穿刺部位,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至全身。
4. 出血:与抗凝剂的使用有关,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在透析器及管路中凝固,但也可能导致患者出血倾向增加,出现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5. 生物不相容反应:当血液与透析器或输血器等体外循环装置接触时,可能会发生生物不相容反应,导致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
6. 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
7. 心血管并发症:包括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可能由于透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引起。
二、预防和处理措施
1. 预防低血压:
确保患者充分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状态。
调整血液净化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快或过多地清除血液中的物质。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一旦出现低血压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减缓血流速度、补充生理盐水等。
2. 预防肌肉痉挛:
保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低钙等情况的发生。
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对于容易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可以在血液净化前给予一定的肌肉松弛剂。
3.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消毒。
定期更换透析器和管路,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细菌滋生。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4. 预防出血:
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调整抗凝剂的使用量。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出血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剂,并给予相应的止血治疗。
5. 预防生物不相容反应:
在血液净化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透析液、透析器等。
6. 预防血管通路及机器相关并发症: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类型,定期检查和维护血管通路。
定期检查透析机、水处理系统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菌状态。
通过加强患者教育、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降低血液净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