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山西种质资源实现两个“好”

2024年12月04日

“目前,山西农作物保存资源85236份,其中杂粮种质资源4万份,位居全国首位;获评全国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8份,全国第三;移交国家库长期战略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近3万份,全国第一。畜禽品种(含蜂)75个,6个为国保品种。”近日,在2024年全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上,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介绍说。

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山西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西两山脉,南北横跨6个纬度,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农耕历史孕育了山西农业版图的另一种禀赋。

如何保护好这些优势资源,并转化为农业发展引力,一直是山西“三农”发展路上的必答题。

今年7月,山西召开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会议暨种业基地建设培训,总结种业振兴近3年工作成效,对种业振兴新阶段任务进行部署和推进。这之前,山西召开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旨在抓好普查保护,挖掘特色资源。

省级部署,高位推动。从2022年开始,围绕种业发展稳优势提地位,山西就启动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行动、种业创新攻关行动、种业基地提升行动、种业企业扶优行动、种业市场净化行动等“五大行动”,推动山西由种质资源大省向特色种业强省转变。

政策引领下,山西省农业农村厅高效组织,种质资源普查涵盖了境内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所有生态类型,全面摸查了所有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和野生资源,实现了地域范围、生态类型全、物种种类不留空白。

珍珠玉米、芹菜、神池胡麻等一批优异资源得到挖掘的同时,山西构建起基因与活体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了以省级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为核心,10个作物库圃、17个畜禽保种场区、5个水产资源场区为支撑的省级保护体系,其中11个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单位,12个畜禽地方品种全部列为省保品种,确保保得住、保得好。

把普查收集的资源保存好,防止得而复失,还要下大力气利用好,推进鉴定改良、共享交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

遵循这个原则,山西坚持保用结合、以用促保,制定省级库圃管理规范。育种攻关收集的种质资源全部移交对应的省级库圃,完成省级库圃资源系统录入,共登记70种51209份。移交国家库长期战略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近3万份,畜禽遗传材料46764份。从2022年起,山西加快鉴定利用,累计鉴定12116份,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向科研、企业分发2205份(次)。

推进种质资源利用,山西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启动大范围的育种联合攻关,围绕玉米、小麦、大豆、谷子、高粱、马铃薯6种农作物和牛、羊、猪等3种家畜以及黄花菜、西葫芦、潞党参等,聚焦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联合省内外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院校、种业企业,开展了育种联合攻关。

上下协同,科企协作,山西开展了4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育种联合攻关。全省新增种业企业162家,总数达到560家。新增国家级种业基地5个,建设省级种业基地74个。

随着育种攻关创新,种质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朔州市平鲁区把红山荞麦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产业全力打造,开发6大系列20多个品类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吕梁市中阳县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以普查收集的野生黑木耳为亲本,选育色黑、少筋、高产、耐高温性新品种,大力发展木耳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值赋能。一批特色资源,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焕发出蓬勃生机。(马玉)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不再“看天吃饭” 种子上了流水线,育秧工厂更“聪明”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12/04/022441.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