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形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部署的重要一项机制。而不好的营商环境,一定是制约新疆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一项主要障碍。当前,新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实施三年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旨在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服务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学习对比其它省份优化营商环境的情况,对新疆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以下见解:
一、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新疆全域各县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通过建立奖励与限制的双重机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约束自身行为,从市场主体的视角出发,深入理解并实践此思想观念。通过跳出从前的行政命令指导模式,明确公共服务职能。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政策主动对接、服务直接送达”活动,将传统的“民众寻求政策”转变为“政策主动寻找民众”,并把“等待申请”转变为“积极提供服务”,以加速民生政策和服务的传递速度,确保服务品质的提升。并倡导“关怀式”服务理念,严格执行“窗口无否决权”、首问责任制、限时完成制等规定,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建立与企业的双向反馈机制,对于企业反馈服务较好、质效较高的干部真给奖励形成激励效应。对于约束企业发展有特权思想的干部,进行降职或转岗。
二、突破体制机制阻碍,凸显市场最大功能
新疆全域各县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环境。在此过程当中,地方政府需要调整其职能,将市场自主决策的事务完全交由市场来处理,同时降低政府对市场的直接控制。新疆地区可以通过实施“放管服”改革,确保相关政策得到实际执行。政府需要简化行政程序,减少对小型经济活动的干预,并努力构建便捷和高效的司法环境。通过以县级为单位,设立涉企案件的专门窗口,并建立企业快速通道,积极推行“一次性”办结告知制度,确保符合立案条件且手续完备的案件能够立即得到处理。对于手续不全的案件,会一次性提供完整的材料清单,以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往返,同时指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自身诉讼权利。此外,还需要对所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可通过建立个业帮扶台账等方式,派驻专业实行助力企业“一对一”帮扶活动。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在新疆全域各县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当中,应实施公平的监管和依法行政,优化市场监管体系,增强政务透明度,以确保监管的公正性,使得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权益得到平等保护。并且,也需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理念和意识,提高其专业素质,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比如:在新建企业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为缩减企业的建设时间,助企快速投产。要以依法行政的约束机制在法律层面对工作人员在能源评估、项目立项、环保、安全评价规划用地等手续的办理上生成法律层面的服务要求和约束。而要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地方政府就需要建立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涵盖企业、个人以及政府部门。通过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的信用水平,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政府应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应通过立法明确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规则,保护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权。对于失信行为,应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通过公开曝光、限制市场准入等措施,形成对失信行为的有效震慑。如此,新疆地区便可以逐步构建起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人力资源保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在新疆全域各县市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才是重要保障。若能够引进高质量人才,不但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也会提高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新疆在优化营商环境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保障,加大对人才进行引进的力度。在人才引进之前,需要加强对当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样可以保证人才的稳定性。由于新疆属于偏远、欠发达的地区,所以要想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留住人才,就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建立既积极又开放且高效的人才服务支持体系,以适应新疆的实际情况。比如:新疆若羌县的天池能源企业承担着“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的作用,随着三峡集团的加入。企业建立了一套“异地留人”的引才机制。职工上班中一个月15天在若羌工作,15天请假休养。这样职工有15天可以回内地陪伴家人。这样灵活的假期,是“异地留人才”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新疆各县市,还可以积极推进“天山英才”计划,利用人才支持新疆的策略,增强对高端专业人才和产业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深化人才发展体系的改革,关注人才在社会保障、创业支持、资金获取、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制定针对性人才政策。如此,便能够为人才构建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确保其能够在宽松的创业氛围和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自信开展创业活动,享受更加安心的生活。
作者简介:
洪晶(1982.2-),女,汉族,重庆开州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新疆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