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能源低碳绿色转型驶入“快车道”,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一系列关键技术接连突破,从风能到光伏,从水力到氢能,传统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数智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绿色动能。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35.51亿个。其中,风电13.23亿个,占37.25%;太阳能发电6.81亿个,占19.18%;常规水电12.77亿个,占35.97%;生物质发电2.64亿个,占7.44%;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567万个,占0.16%。
“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大、应用场景多、市场创新活跃,处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前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可持续中心主任田智宇表示,应不断探索创新,以能源“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要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已经取得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催生新动能,锻造面向未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优势。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电网支撑能力。随着能源转型发展,电网需要开发更多的新器件、新装备,电网的智能化控制水平也需要大幅度提升,因此必须开展基础性支撑技术的研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说。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是简单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此消彼长的问题,而是需要两者相互配合、把握节奏和力度,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和经济成本最优的方式下,实现安全可靠有序替代。”业内专家表示。
(王绍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