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是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两种,尤其在女性哺乳期较为多发。通常会进行血常规、超声检查、细菌培养等项目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两种疾病的特征,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本文将从病变性质、影像特点、血流信号、伴随症状以及治疗等方面,解析超声下的乳腺炎与乳腺脓肿。
一、病变性质
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发生炎症,多发生于妇女产后哺乳期,初产妇尤为多见。乳腺炎的发生通常与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有关,导致乳腺组织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乳腺脓肿则是乳腺炎的进一步发展,当乳腺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加重,乳腺组织中的局部区域出现坏死和液化,从而形成脓肿。乳腺脓肿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急性乳腺脓肿起病急骤,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
二、影像特点
在超声检查中,乳腺炎和乳腺脓肿的影像特点有明显区别。
乳腺炎的超声表现通常为乳腺局部增厚,边界不清,回声增强。由于炎症导致的血流丰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当脓肿尚未形成时,超声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区,内回声欠均。
乳腺脓肿在超声下则表现为不规则液性暗区,内透声欠佳。脓肿形成后,其内部充满脓液,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较为清晰。通过超声定位,可以准确判断脓肿的位置和大小。
三、血流信号
乳腺炎由于炎症的存在,导致局部血流增加,因此在超声检查中,乳腺炎的血流信号较为丰富。这有助于医生判断炎症的活跃程度。
相比之下,乳腺脓肿的血流信号则相对较少。脓肿形成后,由于内部充满脓液,血流信号减弱,超声表现为液性暗区内的无血流信号区。
四、伴随症状
乳腺炎患者常伴有明显的伴随症状,如高热、寒战、乳房红肿热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乳腺组织存在炎症,需要尽快就医治疗。
乳腺脓肿患者的伴随症状则相对较轻,但脓肿形成后,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压痛和波动感。当脓肿较大时,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五、治疗
乳腺炎的治疗以抗炎为主,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杀灭细菌,减轻炎症。同时,应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加重炎症。若乳腺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形成乳腺脓肿,则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乳腺脓肿的治疗以引流为主,通过穿刺引流或切开引流的方式,将脓肿内的脓液排出。引流后,应继续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对于较大的脓肿或引流不畅的脓肿,可能需要多次穿刺或切开引流。
另外,可通过血常规检查显示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的数量及其他情况,大致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将乳腺炎患者的局部组织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细菌数量和种类。
对于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保持乳头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在哺乳时,应确保乳汁完全排空,避免乳汁淤积。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病情恶化。通过超声、检验等现代医学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病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