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医学上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血管狭窄,从而影响心脏供氧和供血的一种疾病。随着病情的持续加重,冠心病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通过合理用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来有效管理病情,改善预后。
本文将从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方法。
一、合理用药:遵医嘱,规范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是冠心病患者需终身服用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频次服用,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2.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脂,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冠心病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以减轻病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影响肝功能,因此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3.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控制心肌缺血。患者需长期使用,以控制清晨静息心率为55-60次/分为目标。药物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调整。
4.ACEI类或ARB类药物
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梗后的冠心病患者,应使用ACEI类或ARB类药物,以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5.硝酸脂类药物
硝酸脂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用于心绞痛发作时迅速缓解症状。患者需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二、生活方式调整:科学规划,健康生活
1.健康饮食
冠心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减少盐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避免油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控制胆固醇和血糖。如果合并有糖尿病,还需注意糖尿病饮食;如果合并肾病,应摄入优质蛋白。
2.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以降低冠心病风险。
3.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维护心血管健康。冠心病患者应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物钟。
4.情绪管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如愤怒、焦虑、悲伤等,这些情绪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压力,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多听音乐、参加户外锻炼等,都有助于保持愉悦心情。
5.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健康有害,冠心病患者应戒烟限酒,以减少有害影响。
6.定期监测与复查
冠心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通过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佳化。
7.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如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CTCA或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冠脉病变情况。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需要从合理用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遵医嘱规范治疗,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管理情绪,戒烟限酒,以及定期监测与复查,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降低冠心病的风险,改善预后。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