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亩产最高2000斤 “渔草共生”养殖有多强

2024年12月19日

冬日渐暖,在珠海文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虾塘都覆盖上了越冬薄膜,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尤为壮观。

近日,珠海斗门出台相关技术政策规范,探索以“茜草—罗氏沼虾”等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这也是当地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推动尾水治理与乡村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生动体现。

走进冬棚内,虾塘清澈见底,茜草随波而动,罗氏沼虾苗正在畅游。罗氏沼虾养殖户罗国华向记者兴奋地分享自己养殖成功的喜悦,他表示,以前自己单干,以传统模式养殖罗氏沼虾,都是靠天吃饭。自从成为文汉农业合作伙伴后,采用“茜草—罗氏沼虾”养殖模式,养殖面积由20亩扩大到300多亩,收入不仅稳定,还翻了好几番。

“以前,养殖面积二十几亩,每年的收入都是看天吃饭。参与到新的养殖模式后,养殖面积扩大到300亩左右,保守估计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养殖户罗国华表示。

罗氏沼虾是颇为“娇气”的一类水产,长得好不好,关键看水质。而茜草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它可以吸收虾的排泄物,分解饲料残留元素。并为罗氏沼虾提供活动场所,帮助罗氏沼虾隐藏躲避。

珠海文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惠明表示,该公司近年来以“公司+农户”大力推广该养殖模式,自营养殖面积2000多亩,通过对茜草的精细化管控及底部增氧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罗氏沼虾高密度和生态健康养殖两不误。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带动周边3000余户罗氏沼虾养殖户,平均亩产突破1000—1200斤,最高产量突破2000斤。依托“茜草—罗氏沼虾”养殖模式,罗氏沼虾的品质与健康度均有所提升,甚至达到虾身通体接近青褐色的特级品质。

“好水才能养好鱼”,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尾水”治理是珠海斗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推动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自2023年起,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部门专门组织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试验,创新推出以“茜草—罗氏沼虾”“湿地—青蟹”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养殖塘中直接种植茜草、芦苇、大尾草等水生植物的方式,原位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实现污染源头治理,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从而营造“水中沙洲”“万亩碧塘”湿地生态系统。(林郁鸿)

上篇:冬季棚室放风建议“三看”
下篇:自动化养鸡场什么样 两个人轻松管好三万只鸡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4-12/19/023187.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