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加强农作物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多日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三部门以“畅销”“热门”种子和生产企业为主线,在全省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打假行动,突出打击五项违法行为。
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紧盯种子库房、经营门店、网上销售等重点区域,利用冬季种子入库契机开展专项检查,对投诉举报多的企业,加大抽查频次,重点检查许可资质、生产经营档案、包装标签、种子质量、品种真实性等,严厉打击生产假劣种子“黑窝点”。
打击套包侵权种子。紧盯春季种子销售旺季,对辖区内种子经营门店、网上销售渠道涉及的经销业户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种子标签、销售台账、经营备案、虚假宣传及种子质量、品种真实性等内容,严查套包侵权种子。
打击非法转基因种子。加强种子生产备案管理,紧盯繁制种基地在苗期、花期和收获期等关键时点,开展转基因成分抽检。
打击白皮袋种子。在种子市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中,重点关注无标识、标签包装销售的白皮袋种子、拆包装散卖销售等违法行为,严防假冒伪劣种子流入种植户。
打击网络非法销售种子。组织开展网络售种专项检查,重点核查网络售种许可资质、经营备案、标签标识和销售区域,加大网络销售种子质量抽检力度,严厉打击网络销售假劣种子。
专项行动中,全省各地各级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省、市、县三级部门联查联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丁晓云 闫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