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的“心灵谈话室”里,柔和的灯光倾洒而下,照亮了每一个角落,也试图驱散萦绕在人们心头关于安全隐患的阴霾。安全协管员韩元娥坐在一侧,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温和,看着围坐在一起的职工们,轻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师傅们,今天请大家来这里,是想和你们聊聊最近发生在大家身上的事情。我们知道你们经验丰富,但‘三违’行为确实让人担心。大家能分享一下井下作业时的想法吗?”
这话一出,原本有些沉闷的氛围有了一丝波动。坐在对面的李师傅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懊恼与后怕:“其实,有时候就是图快,想着早点完成任务,忽略了安全规程。事后想想,真是后怕。”李师傅的话语,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内心关于“三违”行为的反思之门。
韩元娥微微点头,接过话茬,语气更加语重心长:“师傅们,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想象一下,如果因为工作上一次的疏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你们的家人该怎么办?”她的声音不高,却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让在场的职工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资料图片
“三违”现象
背后的急切与忽视
在煤矿井下作业这样艰苦且任务繁重的环境里,职工们内心深处对快速完成任务的急切渴望,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工作进展的同时,也悄然埋下了“三违”行为的种子。在他们的观念里,时间就是一切,每多完成一份工作量,似乎就能离目标更近一步。这种急切的心理,使得他们在面对安全规程时,常常选择了忽视。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在许多矿井作业中,部分职工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早上工、晚收工,甚至在工作流程上“偷工减料”。比如,在设备的检查环节,按照安全规程,需要对设备的各个关键部位进行细致检查,确保无故障后才能开启使用。但有些职工为了节省时间,只是简单地扫视一圈,就匆忙开启设备,全然不顾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又比如在运输物料时,为了一趟能运输更多的物料,他们超载运输,完全忽视了车辆的载重限制和行驶安全。这些看似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行为,实则是在与安全“玩火”。
从“三违”行为的类型来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这三种情况在矿井作业中屡见不鲜。违章指挥通常表现为管理人员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要求职工加快进度,在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强令职工冒险作业。曾经就有这样的案例,某矿井在通风系统尚未调试完成的情况下,管理人员为了赶工期,指挥职工进入井下作业,导致井下通风不畅,瓦斯浓度逐渐升高,最终引发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违章作业则更多地体现在职工个人的操作行为上。有的职工在进行爆破作业时,不按照规定的爆破流程操作,提前引爆炸药,或者在未设置警示标识的情况下就进行爆破,这些行为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还有的职工在高处作业时,嫌佩戴安全带麻烦,索性不佩戴,一旦失足坠落,生命瞬间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也不少见,比如职工在工作时间擅自离岗、迟到早退,或者在井下作业时嬉戏打闹、玩手机等。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危险重重的井下环境中,却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引发不可挽回的事故。例如,曾经有一名职工在井下作业时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不小心踏入了未覆盖的电缆区域,导致触电身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留下的是家人无尽的悲痛。
创新之举
“心灵谈话室”诞生
面对“三违”行为屡禁不止的难题,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似乎逐渐陷入了瓶颈。单纯的规章制度宣讲和处罚措施,已经难以从根本上触动职工的内心,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的管理者们陷入了深思,如何才能让安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让职工们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呢?
经过一番深入的调研与探讨,官地矿的决策层决定大胆创新,设立“心灵谈话室”。这一举措犹如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土壤中播下了一颗全新的种子,以“柔性关怀+深度沟通”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安全教育的生硬模式。
“心灵谈话室”的设立,旨在打造一个“企业、职工、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共同体。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谈话场所,更是一座连接企业与职工、职工与家庭的桥梁。在这里,企业能够深入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职工可以倾诉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而家庭则成为安全教育的坚强后盾,共同为职工的安全保驾护航。
从硬件设施上看,“心灵谈话室”布置得温馨舒适。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座椅,墙上挂着的一幅幅充满亲情与安全寓意的照片,都让进入这个房间的职工们感受到一种放松与安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职工们更容易放下心中的戒备,敞开心扉。
而在人员配备上,官地矿精心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富有爱心的女工家属协管员。她们就像一个个温暖的使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与职工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些协管员们大多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她们能够站在职工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又能以家人的身份,给予他们关心和劝导。
对话力量
触及灵魂的反思
在“心灵谈话室”里,女工家属协管员们就像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以细腻入微的方式引导职工们敞开心扉。她们不会一上来就严厉指责,而是先从拉家常开始,聊聊职工们的家庭、兴趣爱好,让职工们感受到她们的真诚与关心。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职工们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开始打开话匣子。
当话题慢慢转向违章行为时,协管员们会以一个个真实发生的事故案例为切入点。比如,讲述某煤矿因为职工违章操作导致瓦斯爆炸,多名矿工失去生命,他们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年迈的父母失去了孝顺的子女,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疼爱他们的父亲。这些鲜活而又残酷的案例,就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职工们的心,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违章行为不仅仅是违反了规章制度,更是对自己生命和家庭幸福的极大漠视。
在职工们讲述自己的违章经历时,协管员们会专注地倾听,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用眼神和肢体语言给予他们鼓励。当职工们因为懊悔而情绪低落时,协管员们会及时送上安慰,告诉他们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有一位职工在讲述自己为了节省时间,在没有检查设备的情况下就启动机器,结果导致机器故障,差点引发安全事故时,声音都有些颤抖,满脸都是自责。协管员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别太自责了,你能意识到错误就已经很棒了。这次的经历就是一个教训,以后咱们一定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好不好?”在协管员的安慰下,这位职工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也更加坚定了遵守安全规程的决心。
通过这种心贴心的对话,职工们深入剖析了自己违章行为背后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有的是对安全规程认识不足,还有的是受到周围同事的影响。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违章作业对个人生命安全的直接威胁,一旦发生事故,自己可能会受伤甚至失去生命;对家庭幸福的巨大冲击,家人将承受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对企业发展的严重阻碍,事故不仅会导致生产停滞,还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未来展望
功能拓展与安全深化
官地矿女工部部长张莉站在“心灵谈话室”里,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她看着这个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地方,心中勾勒出了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
在张莉的规划中,“心灵谈话室”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其服务功能,成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在“三违”帮教方面,将不断完善帮教体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三违”行为,制定个性化的帮教方案。例如,对于初犯且情节较轻的职工,采用一对一的谈心帮教方式,由经验丰富的协管员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制定改正措施;而对于多次违章或者情节严重的职工,则组织专门的培训小组,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安全专家、技术骨干进行授课,系统地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同时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违章行为的严重后果。
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功能的拓展也将成为重点。矿井作业的艰苦环境和高强度工作,使得职工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为此,“心灵谈话室”将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职工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职工们因为工作上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困扰或者生活中的烦恼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能够在这里得到及时地疏导和帮助。同时,还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情绪管理培训课程,教授职工们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法、冥想训练、情绪表达技巧等,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家庭关系调解功能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企业、职工、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共同体。家庭是职工的坚强后盾,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意识。“心灵谈话室”将设立专门的家庭关系调解小组,由熟悉家庭问题处理的协管员和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师组成。当职工家庭出现矛盾纠纷时,调解小组将及时介入,通过与职工及其家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矛盾的根源,帮助他们化解矛盾,修复关系。比如,有的职工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家人的关心,导致夫妻关系紧张。调解小组会分别与职工和其配偶进行谈心,让职工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引导他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增加对家人的陪伴;同时也让其配偶了解职工工作的艰辛,给予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健康生活方式分享功能的开展,则是从源头上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在“心灵谈话室”里,将定期举办健康生活方式分享会,邀请健康专家、医生为职工们讲解健康饮食、合理运动、规律作息等方面的知识。鼓励职工们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经验,如分享自己的健身计划、养生食谱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职工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中。
张莉深知,这些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一个心理健康、家庭和谐、生活方式健康的职工队伍,必然会更加注重安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减少“三违”行为的发生。而“心灵谈话室”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矿井的安全稳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心灵谈话室”的设立,是官地矿在安全教育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积极探索,它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职工们照亮了安全前行的道路。在这里,职工们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洗礼,重新认识了安全的重要性,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苗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