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德育创新的实践逻辑

作者 □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朱飞凡
2025年03月21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育人价值。面对新时代德育需求,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实现德育创新,成为重要课题。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德育创新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进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创新的内在联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厚重、影响深远,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理念、智慧、气度与神韵使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价值,也为现代德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例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礼义”“诚信”“忠孝”“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私无欲”等思想,墨家倡导的“兼爱尚贤”的伦理观,以及佛教文化中的“慈悲为怀”“止恶扬善”“大爱无疆”“严守戒律”“修身养性”等观念,都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念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道德引领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目标的契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目标与现代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契合的。现代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正是围绕这些目标展开的。例如,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既强调了个人品德的修养,也注重了家国情怀的培养。这种理念与现代德育中强调的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不谋而合。

二、当前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的单一性

当前的德育内容往往集中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说教,缺少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这种单一化的内容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未能真正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德育若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德育方法的滞后性

在许多学校,德育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服从。然而,新时代的德育工作需要更多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过时的德育方法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性。

(三)德育评价体系的不合理性

当前的德育评价体系多偏重于量化指标,更多关注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忽视了对其内在道德品质的综合评估。不完善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道德水平,还会导致学生以应付考核为目标,缺乏对道德修养的真正重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德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德育内容创新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广阔背景下,德育内容的深度创新成为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核心要素。学校需深入挖掘并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观,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以及法家思想中的法治精神等,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与活动形式,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为实现传统文化精髓与现实案例的深度融合,学校应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案例,如社会热点事件、道德模范事迹、历史名人故事等,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道德冲突、做出道德判断,从而深刻理解和内化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创新性解读与重构,形成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个人特色的道德观念。

(二)德育方法创新

德育方法的革新是推动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学校应积极探索情境模拟与互动教学的深度整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德育新模式。情境模拟教学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与复杂性,通过模拟社会现象、历史事件、职业场景等,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面对道德挑战,体验道德决策的过程与结果,从而培养其道德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教学则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与情感共鸣,促进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同步发展。学校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学生创造更加沉浸式的道德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德育方法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三)德育评价创新

在构建德育评价体系时,学校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理念,如“以德为先”“知行合一”等,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全面、客观、动态的德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发展,也要重视其道德行为与道德习惯的养成,实现“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并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数据、学习成果数据等,形成精准化的个人道德成长档案,为个性化德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学校应建立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等多方参与评价过程,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全面性。通过定期反馈与调整,不断优化德育评价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德育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和完善评价,我们能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在未来,应继续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结合现代需求,不断创新德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邵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德育创新研究,SYGH24129。

上篇:基于AEO高级认证的进料加工贸易业务管理策略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3/21/026936.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