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矿工们的“班中餐”

作者 刘永军
2025年03月21日

我是个“70后”,与煤矿结缘是2010年,我“二次上岗”从事煤矿井下工作,成为一名矿工,从那以后,深深体会到了矿工的辛苦。矿工们每天深入百米井下,在井下工作8小时才能升井,有时会在井下工作十几个小时。入井时,矿工们都要带上热水和吃的东西,矿工们称之为“班中餐”,班中餐是煤矿井下工人必不可少的补充能量,是矿工在井下吃的工作餐。中餐犹如一部承载着艰辛与质朴的时光纪录片,记录着矿山的兴衰和变迁。

大家都知道,煤矿工作是很辛苦的,每天要深入百米井下,“挖煤”是个重体力活,会消耗大量的体力,班中餐是矿工们辛勤工作的一个重要补充,由于工作地区远,时间长,没有班中餐,他们可能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来继续工作。

我的父亲是一名煤矿退休工人(现已退休20年了),我常听父亲讲述他那个年代的煤矿故事。那时,矿山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班中餐(那个年代称“窑饭”)的选择极其有限。最为常见的中餐不过是几个硬邦邦的馒头,配上点食堂师傅腌制的咸菜。听父亲说,当时,每个单位都配有一名送饭工,快到吃饭点时,送饭工根据上班人数将馒头、腌制的咸菜一份份装进塑料袋,然后,装进编织袋背到井下工作面,由于保温设施匮乏,当干粮被送到井下时,热气早已消散。馒头变得干涩难咽,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找个宽敞的地方,蹲坐下来,匆忙配着开水啃着手中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食物,就这咸菜啃着馒头。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有些矿工不舍得把窑饭省下来带回家,为家里节省一些日常开销。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矿工们的“窑饭”即便如此简单,工人们也只能依靠这些食物勉强果腹,然后继续投入艰辛的劳作之中。他们深知,这些简单的食物,是他们在井下坚持工作的唯一支撑。

时过境迁,如今,矿山的衣食住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曾经的艰苦岁月早已成为回忆。现在的矿山食堂能够根据职工口味与饮食需求,购进新鲜的食材,采取新颖的烹饪方式,从营养丰富的素菜搭配到口感醇厚的荤菜佳肴,再到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菜品不再单一,不断推陈出新,并根据时令变化增加菜品的多样化,满足就餐职工需求。现代化矿山解决的不仅是中餐从无到有的问题,还要在职工的餐饮质量上下功夫,既要职工吃饱、更要让职工吃好、让就餐职工吃出了“家”的味道。

矿工们的“班中餐”承载着的是企业对职工的关怀与关爱。让身处百米井下的矿工们,面对井下漆黑的巷道,陪伴他们的冰冷的岩石与机器的轰鸣,不再感到寂寞和烦恼,一瞬间,周身的疲惫于无形中消散。这顿班中餐更像一声轻柔的叮嘱,稳稳地守住了他们内心深处安全生产的坚定信念。此刻,班中餐不仅仅是一份的食物,更是矿山给予矿工最真挚温暖的礼物。陪伴着矿工走过春夏秋冬,这份关怀,让矿工们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无论岁月怎样变化,在矿山,无论是过去的“窑饭”还是现在的“班中餐”,都深深地印在矿工们的脑海里,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辛安矿

上篇:“觅源”大地的奥秘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3/21/026942.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