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长素,一个从集市小贩成长为四川省最大鸭蛋批发商之一的传奇人物,生动诠释了创业者的坚韧与智慧。29年前,她以1.6元为起点,凭借不懈努力,将鸭蛋生意做到了全国,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她的故事,不仅是对“小本经营也能成就大事业”的最佳注解,更在带动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月10日清晨6点,天边微光,四川省安岳县镇子镇的欣檬蛋品包装厂已是灯火通明,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成为小镇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开局1.6元 积累创业经验
在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当天的工作任务后,“鸭蛋女王”邓长素讲述了她的创业故事。
29年前,年仅18岁的邓长素跟随姐姐在镇子及周边乡镇赶集卖蛋。第一次赶集,一天的劳碌与疲惫换来的是区区1.6元的收入。虽然赚得不多,但这份来自努力的收入深深烙在邓长素心中,成为她难以忘怀的回忆。
从此,她开启了“赶集狂魔”模式。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她对蛋类市场逐渐熟悉,销量也越来越好,硬是把蛋卖成了“爆款单品”。
蛋总是不够卖,“能不能多拿点货?”“把生意做得再大一点儿?”她内心那颗“不安分”的种子由此种下。但苦于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不得不暂时搁置。她继续奔波于各个乡镇赶集卖蛋,日复一日,逐渐练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政策+狠劲” 转动命运的齿轮
“在创业的道路上,你经历过的转折点是什么?”当被问到这一问题时,邓长素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略显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原来,在邓长素最困难的时候,赶上了政府的好政策,她抓住机遇,申请到安岳县妇联发放的第一批妇女创业免息贷款4万元。她凭借这4万元,购买了4000只鸡苗,办起了养殖场,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之旅。
经过6年的摸爬滚打,还清了贷款,攒下了“第一桶金”,邓长素说干就干的魄力也愈发显露。禽蛋作为消耗品,其市场需求持续保持强劲态势,让她意识到:仅靠自家养的鸡下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
2004年,她一咬牙,毅然关掉养殖场,带着全部积蓄转型做禽蛋批发。转型初期,邓长素与丈夫仿佛是一对不畏艰难的“鸭蛋探险家”,跑遍了南方地区的各大养殖场,一步一个脚印,寻找优质、有特色的鸭蛋,成功建立了广泛的鸭蛋供应网络。这使得他们的批发生意迅速扩大,原本的三四个门市很快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存储需求。
2018年,镇子镇政府送来“助攻”,支持邓长素成功修建现代化厂房,从此她的鸭蛋生意走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包装,效率直接拉满……这对邓长素来说,可谓是“打瞌睡送来个软枕头”,一切都顺心顺意。
如今,邓长素的鸭蛋批发供应商从10多家变成了上百家,稳定客户超300家,年销售额上亿元,成功实现从1.6元到亿元产业的华丽蜕变。
全面“带飞” “格局”拉满
邓长素的创业历程并非线性增长,而是经历了多次主动转型,两次精准对接政策资源,将外部助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决定了她从“摊贩妹”到“鸭蛋女王”的关键逆袭。
邓长素品尝到政策红利的甘甜,心中的责任与担当更加沉甸,总想着回馈家乡,助力家乡建设,让更多的乡亲们也能分享到政策的红利。深谙“致富密码”的她,在厂里搞起“家门口就业”,招收了30余名村民担任分拣员、打包员等,让乡亲们“守着家、挣着钱、过着幸福日子”。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她内心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回馈家乡不仅要“带飞”村民,还要“带飞”产业,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从“吃蛋难”到“吃蛋自由”再到“吃高品质蛋”,邓长素再一次看到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她和丈夫计划从源头把控蛋的品质,正筹备重开养殖场,第一批计划养殖10万只笼养鸭,以实现自养自销。
这仅仅是她“野心”的第一步,她还计划把欣檬蛋品做成安岳本土蛋类品牌,通过现有的批发经营模式,将安岳的鸭蛋销往更广阔的市场,打响欣檬蛋品品牌知名度,让禽蛋行业成为安岳一张特色产业名片,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邓长素的创业历程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个人奋斗与时代机遇相结合的典范。在资阳市安岳县这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土壤上,滋养了众多像邓长素一样富有创业精神和实干能力的“领头雁”。他们凭借着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术,在农业生产、电商经济、农文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光发热。(屈维 黄仁志 贺云)
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