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浅析历史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山西省实验中学 贺光明
2025年03月28日

本文从日常教学和答题指导两个方面分析历史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概念、研究概念,助力学生成长。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考查方向逐渐由原来的死记硬背变成了素养考查。所谓素养,就是指学生在陌生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素养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那么,作为高中学生而言,应该具备哪些必备知识呢?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的分类见仁见智,但均认为历史知识最少包括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所谓概念性知识,指的就是历史概念。本文拟探讨历史概念的学习研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学中突破重难点

首先,历史概念的研究有助于教学中对重难点的把握。新课程、新教材重视大概念教学,以此展开,每一单元、每一课都会围绕若干概念展开,从而形成概念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核心概念,就如同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统编教材第1-4单元围绕中国古代史展开,其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围绕这一概念展开,将先秦时期定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准备阶段”;秦汉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熟阶段”;五代辽宋夏金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发展阶段”;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鼎盛与危机”阶段。有了这样的分类,教师就能够在破解“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各个阶段进行重点把握。

“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可以分解为三个词,首先是“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中国古代,国家出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它的出现,意味着阶级分化、公共权力的产生,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次是“统一”,早期国家并不统一,甚至非常分散,经常发生战争。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出现在秦朝,国家的统一对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政局的稳定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是“多民族”,这是中国的典型特征,多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最终演进成中华民族这个大熔炉。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知识分解。从早期国家到明清时期,四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个阶段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具体的贡献?这就是每课的重点知识。以辽宋夏金元为例,两宋政权作为汉人建立的政权,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的体系化和文化科技的发展等方面发展了统一国家;而辽夏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边疆开发、民族交融、丰富中华文化宝库方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贡献颇多;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这一特殊情况决定了它和清朝一样,对中国的版图奠定、民族交融和边疆治理做出巨大贡献。

综上,抓住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概念,就抓住了中国古代史的重点知识,在学习中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复习。

二、有助于指导学生精准答题

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的考试要求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解决问题。那么,作为命题老师,他会选择怎样的情境来命制试题呢?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丰富命题经验的历史教师,我们的命题规划就是从概念入手的,即首先确定“考什么”,再考虑“怎么考”,在此过程中,概念贯穿始终。如命制一道材料解析题,命题人首先确定的是考查“古今中外的基层治理”,此处的“基层治理”就是一个概念,围绕这个概念,命题人查阅资料,呈现情境,设计问题并提供答案。同样的道理,命制开放性试题,命题人依然是首先确定主题,如“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这也是一个概念,命题人只需要围绕这个概念设置问题情境即可。2024年山西省适应性训练第43题就是这样的尝试: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是还没有遭到彻底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了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的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选择一个区域或一个时期,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欧洲的统治”加以阐述。(要求:选择的区域或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既然命题人是从概念入手命制试题,那么,学生答题也可以选择概念作为突破口。一般而言,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包括依据、动词、时空、主题、方向、分值等六个组成部分。其中,主题往往是1-2个概念组成,围绕概念进行的发散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答题角度。以2024年新课标卷为例:第42题第(1)问要求学生比较古代中国与西方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此问中的关键概念就是“土地利用方式”,学生需要围绕其进行发散思考,从“用不用土地?”“如何利用土地?”“种不种作物?”“种什么作物?”“如何种作物?”等方面进行思考,不难比较东西方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类似的情况在高考试题中比比皆是。

选择题也是如此,题干往往围绕一个主题概念展开,选项的设置往往是“概念词+程度词”的组合,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就需要辨别选项中的概念是否能够解释材料,程度是否恰当。因此,有不少选择题的干扰选项也就落在了“偷换概念”上。例如:

(2017·全国高考Ⅰ卷·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这一题中,材料主题为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积极寻求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来发展经济。A选项是材料信息的合理解释;B选项中的“贸易”这一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选项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将材料中的“发展中大国”偷换为“亚非拉国家”,显然是错了;D项中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一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综上,概念性知识在高中历史学习和考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议教师重视概念,学生积累概念,运用概念。笔者正在进行高中历史概念的整理和解析,希望能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以帮助学生突破历史概念,助力高考。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核心概念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H-22103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上篇:金融纠纷日趋复杂 依法经营防范风险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3/28/027207.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