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耕耘在“方格”之间

作者 洪德文
2025年03月28日

上小学的时候偏爱语文,喜欢写作文。上语文课特别是老师讲作文时,总觉得一堂课过得太快了。

参加工作以后,发现班队里的一些好人好事,就写成广播稿投到矿广播站。刚开始还有点害羞,不好意思,迅速地将稿件塞入机关大楼一楼大厅的广播站稿件箱,扭头就走,生怕别人看见。

为了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稿件,我到新华书店买了关于新闻写作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学习。我还准备了一个剪贴本,见到报纸上好的文章,就剪下来,按照消息、人物通讯、工作通信等内容分类贴在本子上,一有时间就看,仔细揣摩领悟,写稿子的水平逐渐提高。

1990年初,我们机厂铆焊组的几位老师傅搞了一个技术革新,研制出矿车挡车器,在井下巷道使用后,安全效果非常好。我经过采访,写了一篇广播稿投到广播站被播出。然后我以《朱仙庄矿机厂成功研制“挡车器”》为题写了一篇消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给《淮北矿工报》社,几天后稿件刊登了出来。那可是我的处女作啊,喜悦的心情激动了好几天。而且,有些兄弟矿井了解到矿车挡车器这个情况后,还来到我矿学习取经。

从那以后,我撰写新闻报道的积极性特别高,一些稿件陆续被《淮北日报》《淮北矿工报》采用。由于我撰写的稿件质量较高,还被党委宣传部吸收为只有六七个人的矿中心报道组通讯员,经常到宣传部培训、学习,按照宣传部的要求在全矿范围内进行采访、报道。

后来我调入机关,先后在团委、公安科、人武部和工会等部门工作,“爬格子”写新闻报道、计划、总结、论文等各种材料成为常态。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报考了淮北煤师院函授大专文秘专业,系统地学习了新闻报道和各类公文的写作。1992年7月的一天中午,炽烈的太阳像一个火球悬挂在天空,连空气都是热热的。机关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自掏腰包买了几百斤西瓜,到井口送凉爽,给上下班的干部职工吃,受到大家的夸赞。我经过采访,以《送瓜到井口》为题写了一篇现场短新闻,被《安徽青年报》《淮北矿工报》采用。

对于没有从事过文字写作的人来说,可能认为坐办公室写材料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夏天有风扇、空调,冬天有暖气。但是,“爬格子”写材料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加班加点熬夜,抽烟喝浓茶,挑灯伏案。为了一个词,一个句子,或是补充素材,查阅相关资料,绞尽脑汁。以至于第二天早上,眼眶发黑,就像“熊猫眼”一样。

1996年,我在矿公安科负责内勤和宣传工作。年底,公安科因为成绩突出,被评为省公安厅、淮北矿务局、朱仙庄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十几个,全部要报送事迹材料。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在一个月之内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采访、召开座谈会、收集素材,挑灯夜战,我连续多天吃住在办公室,不分白天黑夜地写材料。困了,用凉水洗把脸;饿了,泡一袋方便面,边吃边写;数十个烟头把烟灰缸塞得满满的……当我把最后一个先进事迹材料写好后,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我在朱仙庄矿从事了20余年的机关和基层科区党群工作,离岗后返聘至埇桥区三八街道金园社区负责党建和关工委工作,有数百篇消息、工作通讯、人物通信等各类稿件,被《学习强国》《当代矿工》《中国煤炭新闻网》《东海民兵》《安徽日报》《安徽先锋网》《安徽经济报》《安徽省企业文化网》《安徽网视》《安徽公安》等几十家国家级、省市级和县区级新闻媒体采用,被聘为《安徽经济报》特约记者和《当代矿工》特约通讯员;有40余篇调研报告、论文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和县区级优秀论文奖,其中论文《突出“三全”管理思想推行新班组建设》获得2012年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多年来的笔耕不辍,使我养成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严谨自律的习惯。有写作时的激情,也有稿件被采用的兴奋,更有退稿时的沮丧。在“爬格子”的道路上,我不断摸索与成长,在“方格”之间,抒发出思想共鸣和情感畅想曲。

作者单位: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仙庄煤矿

上篇:安全要禁“虚”才行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3/28/027231.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