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以耦合思维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与学生党建工作同频共振

作者 □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宇航
2025年03月31日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如何讲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一、构建思政课与学生党建耦合模式

工程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耦合,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在新时代运用好耦合思维,促使思政课与学生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对于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培育时代新人具有深远意义。

高校思政课与学生党建工作虽然分属不同的工作体系,但却有着一致的育人目的。因此构建二者的耦合模式,首要的就是将二者的目标设定进行深度融合。思政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起着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学生党建工作首要目的则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素质过硬的学生党员,使其在校园中乃至踏入社会后能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耦合模式下,将二者的育人目标进行统筹,即在思政课教学目标中融入党员培养标准,在党建目标里体现大思政课要求。

二、思政课为学生党建工作赋能

思政课的理论资源可为学生党建工作注入强大动力。“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因此学生党建工作,要打破管理与教学的壁垒。现有的学生党支部中,为便于管理多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相比之下若支部中有思政教师的编入,进行跨体系运作,便可更有利于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进行互相融入。通过思政课系统学习,学生党员能深刻领悟党的性质、宗旨、纲领,更加明确自己的入党初心,从而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学生党支部可充分依托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党员们能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的过程中逐步明晰党员责任,强化学生的党性。同样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也能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学生党建工作可将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引入党校培训、组织生活会等活动中去,可选取优秀党员事迹、党内重要历史事件等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党员分析讨论,以案例法教学,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经验,汲取教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摆脱现有党建活动可能存在的枯燥说教现象,使之更具吸引力与效力。

三、学生党建解锁高校育人新密码

学生党建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是解锁高校育人新格局的密码。

基于现有思政课堂的单一性,可将学生党建工作引入思政课堂中去,以此为切入口进行创新,打破管理与教学的壁垒,实现资源互通。如将党员个人实践经历等鲜活案例引入思政课堂,增强理论课的说服力;党支部通过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抓党员思想关、严控党员作风关、严守党员纪律关,选拔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党员,树立榜样标杆,使优秀党员成为“头雁”,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班级树立良好的学风、氛围。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率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个校园的精神风貌。并且通过党员带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红色文化传承等主题活动,锻炼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实现从课上到课下、从校园到社会、塑造三观正、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四、在耦合中开创新时代育人新局面

新时代背景下,以耦合思维推进思政课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能汇聚强大育人合力,二者相互促进,互相赋能。通过思政小课堂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为社会大课堂输送高质量人才;通过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成果为思政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这种良性互动可以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中不断成长,实现个人的全方位发展。在耦合模式下,高校育人能够更具系统性与针对性。通过整合思政课与学生党建资源,制定个性化育人方案,让高校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坚实阵地;以精准育人,助力培养顺应时代需求的,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的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3/31/027164.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