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济世为怀 硕望宿德

——记中华名医、著名肝病专家盛基山的岐黄之术

2025年03月31日

他是悬壶济世的当代扁鹊,他有救死扶伤的无双医道;他是誉满杏林的再世华佗,他有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救死扶伤枯骨生肉,白衣红心厚德怀仁,一年年拯危救难经冬夏,鬓添白发,减损韶华,他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

他,就是中华名医著名肝病肿瘤专家盛基山,1982年由他首创研发的治疗肝硬化专用药“软肝丸”,一举攻克了医学界的难题,并于1992年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他个人荣立三等功;他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大会,其中1997年应邀参加《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发表了相关论文,受到中外专家认可,并收入汇编;1998年“软肝丸”被英国编入《世界知名医家获奖精选》一书。

鉴于他在医学上的杰出贡献,他被评为“建设美丽中国、光彩公益事业十大功德人物”,并于2014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独创“软肝丸”

丰郁了一道杏林春色

1982年,盛基山首次成功研发出一款独创性的中药药丸——“软肝丸”,改写了“肝硬化不可逆转”的历史,成功填补了医药界的一大空白。

据了解,盛基山在治疗肝腹水(包括胸腔积液)病情时,改变了以往“放腹水胸腔积液、输蛋白”的惯用方法;他从不给病人放腹水胸腔积液,不输蛋白、不让病人住院,全程采用中医、中药来治疗。他秉着“一不手术、二不放疗化疗”的原则,坚持以中医“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传统方法来治疗;所开的药方,既没有毒副作用也没有痛苦,疗效显著且经济适用,从而为各类患者带来了福音。

“软肝丸”第一个受益者是来自河北的青年农民王某,1982年因乙肝导致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经多方治疗无效;后来,又四处辗转,才找到解放军183医院,请求盛医生予以治疗。据盛基山回忆:当时患者肚子肿得很大,就如八个月的孕妇,脾脏肿大到肚脐,且肝功能及多项化验指标都严重异常。刚开始,他先以中药汤剂来治疗,过了一个月后,患者的腹水基本上消失了;两个月后,病情基本上已经稳定了。不过,患者当时想回农村老家,盛基山考虑到农村条件差、医疗水平落后,患者一旦回去,其病情肯定会再次复发。于是,他亲自和医院药厂联系,给患者特别配制了9克“大蜜丸”让其回家服用,以此来巩固疗效;而半年后,患者病情完全稳定,从此,开始生儿育女正常生活,工作了三十年,直至退休,身体都很健康。如今,王某也已年过花甲,儿女均成家立业;值得一提的是,经多次检查发现,其两代后人均未遗传上肝病,真可谓是医学上的奇迹!

此外,辽宁患者孙某2010年辗转之下找到盛基山医生,开始服用“软肝丸”,待四年后,去北京多家大医院复查,均未发现肝病相关迹象。现在,孙某照样能做生意、自驾旅游,为表谢意还送了一面锦旗——“当今华佗!”

另一位患者,是河北某市医院的科主任,2003年因肝硬化病情严重,不得不休病假停止工作。当时,他的病历上,肝彩超显示:肝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回声粗、不均匀、肝功能明显异常。经朋友介绍,开始服用“软肝丸”,仅仅半年后就恢复正常,重新上班了;待两年后复查,肝彩超显示:肝表面光滑、结节消失、回声均匀;在这21年里,再未复发过,患者退休后,还被某医院聘请为副院长。

还有一位沈阳患者张某,5年前,胸腔积液,经常住院抽胸水,病情始终不稳定。后来,找到盛基山医生,采用中药治疗;一开始也是服用中药汤剂,半个月后,就不用抽胸水了,3个月后胸腔积液完全消失,且病情平稳;后来就开始服用“保肺丸”,至今已经五年了,身体完全康复;已是88岁高龄老人了,竟然每天还坐地铁、公交到市区游玩,或去市场买菜,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而令盛基山印象深刻的是北京患者徐某,2015年初,患者被确诊为肝病,进食困难,因年事已高,不宜手术治疗。其女儿经朋友介绍找到盛基山医生,请求中药治疗。但是,北京与沈阳相隔千里之遥,患者不能来沈阳,他也不能去北京出诊;于是,只能让其女儿将医院检查报告发过来,然后,他用手机与病人开启视频模式,就是在这样的隔空“会诊”之下,他开了“中药汤剂”邮往北京,半个月后,患者就能进全流食了;一个月后,就可吃半流食了;三个月后,经CT检查,病情直接消减了一半;六个月后再复查,病情完全消失;又继续服药2个月来巩固疗效,直到徐某完全康复。2016年5月,其家属为表示感激之情,不仅赠送了一面锦旗——“医术高明,药到病除”,还特地邀请盛基山医生前来北京与徐某见上一面,在宾馆,他与徐某及家人合影留念。

当下“活雷锋”

谱写了一曲时代颂歌

盛基山生于战火纷飞下、长于百废待兴中,自小就树立了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196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原沈阳军区军医学校军医专业,从而坚定了自己“参军为国,学医为民”的人生方向;为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融入工作、生活中,六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始终心系临床、科研工作,一直战斗在临床第一线;即使退休后,也坚持定期出诊,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洒尽每一滴汗水!

从踏入军医学校开始,他就力求夯实传统中医知识,在继承先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诊临床实践经验,且对其加以创新、发展,最后独辟蹊径、自成一体。到如今,“软肝丸”临床应用已有42年历程,所治疗的病例已达上万例,其中,有80%腹水患者完全康复、有30%的早期肝病患者可生存五年以上;而早、中期肝硬化有50%可逆转。在61年行医生涯中,他以“零差错、零误诊、零投诉”在业界备受尊崇;他持之以恒地践行“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行医原则,只要病人需要,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病人面前,为其治病、医伤,并且不求任何额外回报;有时碰到困难患者,甚至直接倾囊相助、免费赠药,这种一年360天常态化之举,被大家誉为“雷锋式的医生”,而部队医院及医院上级领导机关则多次评选他为“学雷锋积极分子”,把他树立为“部队价值观教育典型”,1990年,他获得军队学习雷锋积极分子铜质奖章。

更让人为之敬仰的是:他在退休后,多次特意抽出时间,自费前去重点患者家中进行回访,一则是了解痊愈患者的身体情况,必要时进行医疗指导;二则是观察、记录下有关疾病是否对下一代有所影响。据悉,他和一位河北患者保持了40多年的联系,这种对患者、对患者下一代终生负责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一本专门为盛基山传奇人生而写的传记——《大医风范》,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传记就被收入《中国名医列传》《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并于2016年9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医者仁心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华英才》等众多媒体竞相报道;他还被全国中医学术传承委员会授予“荣誉会长”“终身医学教授”“终身医学顾问”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3日,华夏传统文化研究院组委会授予其“中国医学文化海外宣传大使”荣誉称号,并且特邀其参与中国杰出华人纽约时代广场展播工作。

相信,在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平凡而崇高的盛基山医生必将带领更多有识之士,在传承中医精神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地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药物,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婵利 文/图)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Img/2025/3/20250331eb0547bc2738413b9626fa987c167f4b.jp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3/31/027189.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