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容错不容过 破解“多干多错”

作者 □汪曼莉
2025年04月10日

近年来,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问题屡被提及。一些地方存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基层干部既要完成繁重的日常事务,又要应对各种检查和考核,导致工作压力大、容错空间小。这就容易出现“能者多劳、庸者逍遥”的现象,也会出现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的“洗碗效应”,不利于干部积极担当作为。

实际工作中,错误人人皆有,只是各人大小不同。这就需要分清大错误和小错误,分清问题性质,分清动机。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更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干部,需要更多勇于突破常规的探索。对于因改革创新而出现的失误,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改革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因此,对于在改革创新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应通过建立科学的容错机制,为改革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真干不“躺平”,“实干”不空谈。但若干部一直处在“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人少事多,必然会滋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力求“自保”。这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改进,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工作量评估体系,避免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让干部能够在合理的工作负荷下履职尽责。

不过,现实中还有一些人,好大喜功,项目未经充分论证就仓促上马,不实地调研就出台政策;过度追求“政绩工程”或“数字达标”;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这些都是政绩观扭曲、大搞形式主义的“多干”。对于这种行径,必须予以纠正和严肃问责;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杜绝“数字政绩”“形象工程”;必须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形成震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容错不容过,破解“多干多错”的困局,要区分失误的性质、划清失误的边界、明确容错的标准,通过制度建设,让实干者无后顾之忧,让创新者心无旁骛,让担当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进而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

上篇:“9块9吃到饱” 是城市对新就业群体的温情回馈
下篇:油菜花田里涮火锅 把春天“吃”进肚子里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4/10/027611.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