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花果小品》: 郑逸梅先生笔下的苏州花事

作者 □ 曾学文
2025年04月30日

 

近日读到中华书局新出版之《花果小品(增订本)》,为郑逸梅先生旧著新刊,颇有收获。其中有大量关于苏州花事的内容,体现了作者浓郁的苏州情结。

《花果小品》主要辑录作者历年所写有关花果的随笔,之前曾多次印行,影响甚广。再出增订本,有几点可以关注:一,这本书深受读者欢迎,属常销书,有市场。二,郑先生有关花木的文章,此前各本收录未全,此次经多方搜集,增加了四十余篇,大为丰富和充实。三,此本又增加了不少花果插图,包括古人书画及新绘画作,精心编辑,以彩色印制,清雅有致。本书内容从花之名称、品类,到来源、历史,再到吟咏、逸事,篇幅精悍,涉猎文史,包罗古今,兼具文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堪称花果之百科全书。

《花果小品(增订本)》,郑逸梅 著

 

博古通今:

书中的花果世界

郑先生博闻强记,书中对于诗文札记,信手拈来,融入文中,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史知识,展开广阔的阅读背景。历代吟咏花果的诗词不胜枚举,书中选录的古诗佳句极多,如刘禹锡咏桂花:“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范成大咏芙蓉:“艳粉发妆朝日丽,湿红浮影晚波清。”陆游咏山茶:“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等等。古人故实,今人见闻,皆录之于篇,植物与人物相映成趣。如唐玄宗时,有献牡丹者,值杨贵妃敷面,口脂在手,印于花上,命种植于仙春馆。

次年花开,花瓣上有指印,因名一捻红。谈花果的种植,往往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颇可示范。如扦种月季法,于谷雨时节,摘取末花之新枝,劈竹管为二,置于管中,并实以山泥,将管合拢,以细绳缚之;早晚浇水,待根生,移栽于地,加以护理即可。花卉并非只有供雅人赏玩一途,还有其他许多实用功效。如菊,可以酿酒,可以为糕,又可以制枕,古籍中各载其法。玫瑰,可浸酒,可焙茶,醇烈清香,更有与梅实和制之玫瑰酱,尤为隽品。赏花为雅人深致,然甚有讲究。作者对花卉有细致观察,对赏花有独到见解。如《美人蕉》云:“予尝评四时之花,谓:春之花韵雅,夏之花冶艳,秋之花萧疏,冬之花清癯。”花开四季,各有特点。《梨花》云:“梨宜月下窥之,幽蒨皎洁,光溶溶似水。”各地与花果相关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反映时代及地域文化差异。如浙中有嫁杏韵事,晚清画家任伯年有《嫁杏图》。又有嫁枣之俗,于元旦举行之。《二十四番花信谈》《花朝》等篇,专门介绍古代花信、花朝等体现古人智慧与风雅的花事节日习俗。

故园情深:

书中的苏州情结

郑逸梅先生早年生活、求学在苏州,后来工作、生活在上海,经常返回苏州,故其文中称“我吴”“我苏”,对苏州有特别的感情。苏州为江南名城,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适合花卉生长;而苏州人文荟萃,文雅之气浓郁,故园林文化素称发达,种植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书对苏州花事着墨最多,其中的苏州元素最为丰富。作者自称“生性喜梅”,开篇《梅花》一文,显然为其精心结撰之作。从梅之开放时节、种植方法、习性品格,到产梅之地、咏梅之诗、嗜梅之人等,蔚为大观。其论梅云:“梅之瘦似山泽臞,梅之艳似汉宫人,梅之高似遁世士,梅之清似天仙子。”颇为精辟。篇中就有多处写到苏州。如谓“我吴虎阜居民,都以莳花为业。附近有地名磨坊基者,尤多古梅。劈干而旁生枝茎,着花有致。”又记年轻时与苏人赵眠云、叶柳村等陪同小说家许指严游邓尉赏梅事。《兰花》称留园为兰花胜地,“每岁春期,例必开兰蕙会,以供欣赏。兰蕙各支以红木之文架,参差有致”。《芍药》曰:“我苏网师园有殿春簃,簃前参差烂漫者,皆芍药也。予昔年曾一度往赏之,屈指计来,已六阅寒暑。想此际欹红醉露,窈窕留春,而予草草劳人,未能再领其韵姿色泽,为可憾耳”。对六年前在网师园赏芍药之情景念念不忘,遗憾于未能再睹芍药之芳容。《瑞香》篇介绍,其往岁在苏州,居处庭院中有一树瑞香,“花白侔雪,晴烘透馥,读书写稿其间,觉香气拂拂从书页稿楮中出也”。樱花为日本国花,在苏州早有种植,《樱花》:“我苏盘门日领署畔,樱花夹道,缤纷昳丽。瓣缘微晕轻红,然自远望之,则一色纯白,似凝雪也。”荷花品性高洁,为养花、赏花者所喜爱。据《荷花》篇所记,苏州吴阊七襄公所、七里山塘、盘门内沧浪亭、葑门外黄天荡等处,水中多植芙蕖,亭亭玉立,风来摇曳,饶有画意,并有佳种,观者络绎。苏州惠荫园以桂花著名,园中有桂苑、丛桂山庄诸胜,金秋时节花开,氤氲金粟,幽香四溢。苏州四季分明,无论哪一季节,都有名花可赏,阅读本书,确有真切感受。

苏州气候宜人,盛产多种时令水果。如桃,“范烟桥谓吴江梅里产水蜜桃,其肥甘鲜美,为东南冠”。杨梅,“我苏洞庭西山产杨梅,有‘东山枇杷西山杨梅’之谚语”。产于舟山、洞庭山、光福、横山等地,多珍品,各有千秋。苏州地处水乡,物产丰富。《吴下之莼》一篇,专记苏州水产之美味莼,略述其产地,其做法,其人文。苏州人及其诗文著述,有关于花卉者,书中也多有涉及。明代苏州画家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是古代园艺名著,郑逸梅对其十分推崇,书中有大量引用,并肯定其对诸多花果“品评至当”。苏州的花果习俗,颇见古风。吴俗多忌讳,探望病人,不宜馈赠苹果,因苹果谐音“病故”,为不吉利。吴地又有“立夏见三新”之俗,谓立夏日须列樱桃、青梅和麦,共享于祖先。

游园觅芳:

书中的苏州游历纪行

书中收录了数篇游记文字,主要记述作者独自或与友人在苏州游历赏花的经过。如《赏牡丹记》一文,记作者与友人于谷雨后二日,前往白莲泾观赏牡丹的经历。“时花方怒坼,其大盈碗,都数十本,有作魏家紫者,有丹艳鸡冠者,有浅绛比美人之飞霞妆者”。《探梅两日记》记作者偕文友游苏州园林,探可园、冷香阁梅之经历,其中说:“吴中之园林,往往以花著。如拙政园之山茶,网师园之紫薇,而沧浪亭畔之可园,尤以梅闻。”在长文《庭园之趣味》中,他更直言:“予足迹不出里闬,各处名园,均未涉足揽胜。游踪所及者,无非吴地诸园林耳。”后依次叙述遂园、环秀山庄、七襄公所、沧浪亭、可园、狮子林、拙政园、惠荫园、怡园、留园、西园、网师园、靖园诸园亭之景致,引人入胜,最后总结道:“我吴之园林,具有东方之色彩,与海上欧化之园林,不可同日语也。”可谓苏州园林之知音。其他如《秋山红树记》《拙政园赏蕖记》《惠荫园赏桂记》《留园兰会记》《狮林赏菊记》《可园探梅记》等,游历名园,观赏名花,皆留下纪游文字,俱有价值。

 

作者简介:

曾学文,广陵书社原总编辑,编审,2007年入选江苏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009年入选江苏首批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6年获评首届扬州文化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策划、编辑出版《清名家诗丛刊》《仪征刘申叔遗书》《扬州文库》等图书,点校整理《扬州著述录》《小沧浪笔谈 定香亭笔谈》等典籍。

 

 

上篇:没有了
下篇:漫读城市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Img/2025/4/2025043061d689d676874b4483433bcc9ad06e00.jp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4/30/028240.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