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镇雄县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路径探析

作者 □ 云南扎西干部学院 朱启飞
2025年05月14日

镇雄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作为云南省五个、昭通市三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之一,镇雄县在革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留存下诸多革命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见证,更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关键载体。在当下文化自信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究镇雄县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服务于地方文化繁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镇雄县革命文物概述

镇雄县的革命文物主要源于两个重要历史时期。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镇雄,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址。比如红五军团强渡别数河战斗遗址、槲烟林战斗遗址、雨荷皮匠湾红军战斗遗址、龙君庙红军标语等革命遗址。

其中镇雄县雨河镇瓜雄村,红军曾在此短暂养息调整。彼时,红军为摆脱川军、滇军和黔军的围追堵截,按中革军委命令行动,部分部队进驻瓜雄村。村子里的龙君庙成为重要活动场所,红军在庙内张贴上百条宣传标语,尽管因岁月变迁,现仅存一条“农民武装组织起来实行分粮抢米夺回土地!”落款为“红军政治部”的标语,但这一“红军标语墙”成为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宣传策略与群众动员工作的关键线索。从庙内布局及周边环境可推测,这里曾是红军向当地群众传播革命理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的据点,为研究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生活状态与群众工作方式提供了直观且珍贵的实物依据。

1936年3月,红二、红六军团途经镇雄,同样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址。这些遗址记录了红二、红六军团在镇雄的战斗、休整等活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比如花山分水岭战斗遗址、广德关战斗遗址、红二、红六军团过南天门遗址、场坝镇巴溜村贺龙指挥部旧址等等。尤其是场坝镇巴溜村贺龙指挥部旧址,2019年2月21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红二、红六军团乌蒙回旋战重要战斗的指挥部,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留存的战斗痕迹,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景。这些革命遗址构成了镇雄县革命文物的主体,是地方革命历史的生动写照。

此外,镇雄县还保存有与革命相关的可移动革命文物,如红军长征过镇雄留下的手榴弹、匕首、红军扁担、银首饰、行军锅、胶鞋等,这些可移动革命文物被收藏在当地的省博物馆、县文化馆。这些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与红军的生活、战斗情况。

二、镇雄县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现状分析

(一)现有利用成果

目前,镇雄县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以贺龙指挥部旧址为例,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专业讲解员的详细解说,党员干部深入了解贺龙等革命先辈在此指挥哲庄坝战斗的历史背景、战略决策以及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增强了党性修养。同时,针对年轻人,利用贺龙指挥部旧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主题研学、参观体验等形式,让年轻人近距离接触革命历史,引导他们将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文化自信。

部分革命遗址被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例如乌蒙回旋战纪念馆,通过对革命遗址的修缮与周边环境的整治,设置了简单的展览展示区域,向游客介绍相关革命历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红色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镇雄县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在文物保护方面,由于部分革命遗址年代久远,加之资金投入有限,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技术与人员,许多遗址出现破损、老化现象。如一些木质结构的革命建筑,因长期风吹日晒雨淋,木材腐朽,墙体开裂,严重影响了文物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在利用方式上,形式较为单一,创新性不足。大多数革命文物展示以静态展览为主,缺乏互动性与体验性项目,难以吸引游客和参观者的兴趣,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革命文物与当地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例如,在旅游产业方面,红色旅游线路缺乏系统性规划,与周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尚未形成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旅游产品。此外,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的推进,在文物保护、展览策划、讲解服务等方面缺乏专业团队,影响了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质量与效率。

三、镇雄县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路径探析

(一)创新展示与传播方式

镇雄县应积极创新革命文物的展示与传播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方位采集与展示。建立革命文物数字化数据库,将文物的图片、文字说明、历史背景资料以及相关视频等进行整合,方便公众在线查阅。例如,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对贺龙指挥部旧址进行虚拟重建,让观众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360度全景式了解旧址的建筑布局与历史风貌。运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互动体验项目。在革命遗址现场设置VR体验区,游客戴上设备,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红军战斗的场景,如模拟哲庄坝战斗中枪林弹雨的紧张氛围,让游客深刻体会革命先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

拓展传播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革命文物的影响力。开设官方社交媒体账号镇雄文旅抖音和快手,定期发布革命文物的历史故事、研究成果、展览信息等内容,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纪录片,在网络视频平台、电视台等渠道播放。与广播电台合作,推出红色文化专题节目,邀请专家学者解读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以声音的形式传递革命精神。

(二)深化教育功能

进一步深化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教育方面,镇雄县教育部门应将革命文物相关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编写地方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系统介绍镇雄县革命历史与革命文物知识。组织开展“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将革命文物的图片、复制品带到学校举办小型展览,并邀请革命先辈后代、党史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讲述亲身经历或深入解读革命历史,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面向社会公众,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在社区、企业、机关单位等场所举办红色文化讲座、主题展览,普及革命文物知识。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宣传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举办红色文化主题的文艺演出、戏剧表演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革命精神,让革命文物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与产业融合

加强革命文物与当地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旅游产业方面,精心策划红色旅游线路。将镇雄县的革命遗址与周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景点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旅游产品。例如,将长征遗址与位于镇雄县中屯乡翟底河西岸的小山峡(躲军洞)风景区相连。小山峡风景区地处云贵交界处,南距县城20公里,集山、水、溶洞、峡自然景观于一体。游客在此可轻舟漫游翟底河,尽览两岸“小山峡”雄、险、奇、秀的自然风光,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躲军洞曲折幽深,洞中有洞,景中成景,奇峰异石相辅相成,别有一番洞天情趣。欣赏完自然美景后,再前往镇雄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村展示着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村内有许多传统建筑,彰显着镇雄的建筑风格与历史底蕴。游客还能观赏到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品尝镇雄酸汤猪脚、腊肉等地道美食,全方位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镇雄县需着力培养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文物保护、文化旅游、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投身工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例如,与云南高校的文物保护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毕业后优先录用。定期组织现有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培训内容涵盖文物保护技术、展览策划、讲解技巧、旅游管理等方面。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并组织工作人员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镇雄县革命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对其进行活化利用意义重大。通过创新展示与传播、深化教育功能、加强产业融合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等因地制宜的路径探索与实践,能够让镇雄县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这不仅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还能促进地方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未来,镇雄县应持续关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让革命文物成为地方发展的独特优势与强大动力。

项目基金:本文系云南扎西干部学院(2024年度)院级重点课题“乌蒙回旋战的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YZY2024-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篇: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教学设计应把握“三个统一”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5/14/028346.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