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感控教育提升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作者 □ 刘黛彦
2025年05月15日

在医疗领域,感控教育对于提升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与健康,更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危。

感控教育:不可或缺的医疗“必修课”

感控,即感染控制,旨在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患者集中,病原体种类繁多且密度高。医护人员作为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群体,时刻面临着感染的风险。一次普通的查房、一次侵入性操作,都有可能使医护人员暴露于病原体之下。

感控教育就像是为医护人员穿上的一层无形的防护服。通过系统的感控教育,医护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各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无论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还是接触传播,从而掌握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比如,在面对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时,医护人员能明白佩戴专业的N95口罩、在负压病房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接触传播的疾病,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正确穿戴隔离衣则成为关键。

现状剖析:感控教育的挑战与不足

尽管感控教育意义重大,但目前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医疗机构对感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资源有限。培训时间往往被压缩,内容也流于表面,无法让医护人员真正深入理解和掌握感控知识与技能。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很难抽出大量时间参加系统的感控培训。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运用所学的防护知识。而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可能存在思维定式,对新的感控理念和技术接受较慢。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感控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可能拥有完善的感控培训体系和先进的设备,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可能连基本的感控设施都配备不足,更谈不上高质量的感控教育了。

感控教育的多元途径与方法

为了提升感控教育的效果,需要采用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理论知识培训是基础,通过定期举办感控知识讲座、线上课程等方式,向医护人员传授感染预防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详细讲解《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让医护人员明确自身在感染控制中的责任和义务。

实践操作培训同样关键。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等实训基地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练习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包括七步洗手法的规范流程;学习如何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在实际工作中不出差错。

案例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收集医疗机构内真实发生的感染事件案例,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案例中找出感染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措施,让医护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增强自身的感控意识。比如,分析某医院因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消毒灭菌工作在感控中的重要性。

提升防护意识:感控教育的深远影响

感控教育对提升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他们具备了良好的防护意识和技能后,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保护自己,降低感染的风险,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感控措施,能够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内的感染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一个感染控制良好的医院环境,也能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提升医院的声誉。

再者,有助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经过良好感控教育的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准确地采取防护和防控措施。他们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在一线发挥专业优势,救治患者。

感控教育是提升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强医疗机构对感控教育的重视程度,持续改进和完善感控教育体系,一定能够让医护人员树立牢固的防护意识,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在未来,感控教育应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持续创新和发展,成为医疗领域中永不松懈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上篇: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优化医院人才梯队建设
下篇:儿童语言能力提升的游戏化训练策略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5/15/028442.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