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谁是最可爱的人

——记淮北矿业集团 “劳动模范”、许疃矿综采一区区长张标

2025年06月13日

近日,张标荣获淮北矿业集团 “劳动模范” 的照片张贴在许疃矿办公楼西侧橱窗公开栏内,引得一众上下班路人围观,有的职工说:“张标自上班以来取得的荣誉估计得有一抽屉。” 还有职工说:“不、不、不,他所获得的荣誉应该能贴满一面墙……”

张标是许疃矿综采一区区长,干了一辈子采煤工作,是人们口中的 “采煤专业户” 或者 “采煤大王”。听到别人争论他取得荣誉多少的话题,笔者带着诸多好奇和疑问,决定与张标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采煤区长。

追风少年,扎根淮矿

在与张标深入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更加精彩。张标是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八里河镇人,1971 年 4 月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他自幼聪慧过人,只要认准的事儿,就一定要干出个结果,与生俱来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由于家庭原因,张标小小年纪总想着多为家里分担重负,早早便萌生外出挣钱补贴家用的想法。

20 世纪 90 年代初,南方成为打工潮 “首选地”。1993 年 11 月,堂哥邀张标去广东 “打螺丝”,而他同时得知淮北矿务局正在颍上招工。家人认为进厂 “打螺丝” 安全,煤矿则要面对水、火、瓦斯等五大自然灾害,是 “虎口夺食” 的活儿。

为说服家人,张标谎称 “八字命硬,适合去最艰苦的地方”,却遭质疑。堂哥骑摩托车带他 “兜风” 劝诱,他却列出三条理由:端 “铁饭碗”、离家近、凭能力干出成绩。1993 年 12 月 1 日,张标北上报到,被分配到张庄矿采煤一区下井 “挖煤”。

下班后,他常骑自行车到塌陷区追逐骑行。3 个月试用期后,22 岁的张标正式成为淮矿职工。

井下抢险,崭露头角

张标对第一次下井记忆犹新:低矮巷道、潮湿空气、煤尘弥漫,完全靠体力攉煤。“这活儿比‘打螺丝’辛苦多了,危险系数简直‘爆表’。” 他笑着说,“但从不后悔。”

1994 年夏天,井下工作面突发冒顶,工友小李被碎石砸中腿部。张标折返背起小李冲出险区,小李昏迷后经抢救苏醒。此后,他义务担任安全监督员,提醒工友佩戴劳保用品。一年后,他所在班组实现安全生产一周年。

1995 年 3 月,时任张庄矿综采一区区长夏乾升破格提拔张标为生产一队队长,那年他 24 岁。

质效同抓,齐头并进

当上队长后,张标思考如何兼顾安全与产量。当时不少班队长说:“干煤矿哪有不出事故的?” 但他认为 “既然带队,就要让大家既吃饱又吃好”。

1995 年 3 月底,张标在班前会宣布:“今后看我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谁拿安全开玩笑,我翻脸不认人!” 他制定 “带着干、向我看” 方案,走在队伍最前试探顶板,亲自演示操作。

新职工小赵为赶进度未支稳液压单体就刨煤,张标夺过镐头批评后,手把手教他加固。收工后,他自掏腰包请大伙吃板面:“按标准规矩来,性命就能攥在手里。”

为提高效率,张标琢磨出 “分段包干法”,将工作面分六个作业区,设安全与生产负责人,班队效率提升近三成。月末冲刺时,工作面遇断层,他连续两天两夜没升井,采用 “木垛支护 + 人工挑顶” 法,膝盖磨得鲜血淋漓仍坚持,最终班队以月产 1.8 万吨登上喜报榜首,获 “安全标兵队” 和 “十大杰出青年” 奖牌。

此后三年,张标带领班组年年安全最好、产量第一。1998 年 5 月 1 日,他升任采煤一区副区长兼生产队大队长。

支援新区,攻坚拔寨

2003 年,淮北矿业集团提出七年建八对矿井目标,许疃矿作为首对筹备矿井吸引大批青年。2004 年 4 月 1 日,张标随张庄矿采煤一区调往许疃矿,任高普一区副区长。

面对首套高档普采设备,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将普采工艺与炮采技术对比优化。2004 年盛夏,许疃矿 7213 普采工作面,张标连续 5 天井下研究设备,现场教工人规范操作,攻克设备 “水土不服” 问题。

2008 年,7216 工作面安装遇地质破碎带,张标连续 48 小时井下指挥,提出 “超前注浆加固 + 柔性支护” 方案,半个月后控制顶板险情,方案被矿推广。他建立 “师徒结对” 机制,悉心指导技校生李想成为技术能手。2009 年 4 月,张标调回综采一区任区长。

持续学习,临危受命

许疃矿 83 采区 72314 工作面是首个智能化工作面,无经验可借鉴。张标泡在机厂查资料、问厂家,做随身笔记。地面调试时,他每天参加分析会,确保按期完成。

针对设备故障率高问题,他制定巡检制度,降低故障率。8227 工作面冒顶,他一周恢复生产;3239 工作面仅用 3 天回采。

72314 工作面受 NJF105 正断层影响,回采困难。张标调任综采二区任区长,采取激励政策收购 “金点子”,每天吃住在矿,苦战 2 个月攻克难关,5、6 月超额完成任务,成矿里 “攻坚干将”,一年后调回综采一区。

忠心向党,毕生为矿

采访中,张标接到下井电话:“我的战场在井下,会把技术传给每个人。” 三天前,新职工小王操作支架异常,他现场演示:“调液压阀像炒菜掌握火候,力度角度差一点都不行。”

当问及荣誉,张标说:“荣誉是党和企业的认可,我要用毕生回报。” 他统计,上班以来带领团队贡献煤炭约 3000 万吨,培养的田平关、余柱等数十人成为矿区骨干。

暮色中的矿区,人人踏上归途,而百米井下,张标仍在教青年职工调试设备。他把青春埋进地层,将理想锻造成光和热,用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的坚守,成为人人夸赞的 “最可爱的人”。(程祖辉)

上篇:没有了
下篇:煤海深处的攻坚坐标
分享到

© 2024 市场信息报

↑ TOP


http://sz.scxxb.com.cn/Content/weixinlogo.png
《市场信息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一家山西省出版、全国发行的报纸,由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主管,报社地址设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省财贸大楼。
http://sz.scxxb.com.cn/m/content/2025-06/13/028964.html
市场信息报电子版